世儒失本原,謂以一枝鳴

汪莘訪湯粹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汪莘的《訪湯粹》

全文:
文者道之器,詩者文之精。
世儒失本原,謂以一枝鳴
仆昔頗好學,不與時俗並。
始求為已事,中胡濟物情。
靜與古月俱,動與秋陽行。
先聖此從容,風流被後生。
身世兩相違,淹留竟何成。
一丘聊自適,萬化爭逢迎。
天地露根柢,動植陳性情。
日月顯處妙,鬼神隱中明。
老佛既恍惚,諸子亦縱橫。
興衰雜今古,憂豫難悉平。
時買白玉板,寫此朱絲聲。
似被天公嗔,魑魅出見驚。
秋霜下黃葉,春風自抽萌。
蘭花待春風,深林含芳馨。
屬聞賢別駕,古學兼韶韺。
仍聞吐佳句,氣挾蘇州清。
今朝別柴扉,匪敢投*公卿。
臭味略相似,長松與茯苓。

汪莘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汪莘世儒失本原,謂以一枝鳴書法作品欣賞
世儒失本原,謂以一枝鳴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世儒

(1).俗儒。《史記·律書》:“豈與世儒闇於大較,不權輕重,猥雲德化……遂執不移等哉!” 三國 魏 曹植 《贈丁廙》詩:“君子通大道,無願為世儒。” 宋 陸游 《唐虞》詩:“大道豈容私學裂,專門常怪世儒非。” 清 惲敬 《崇仁學案書後》:“至與弟訟祭田一事,世儒多為先生設辭以解者,此未得先生之意也。”

(2).指經師。 漢 王充 《論衡·問孔》:“世儒學者,好信師而是古,以為賢聖所言皆無非,專精講習,不知難問。” 漢 王充 《論衡·書解》:“著作者為文儒,説經者為世儒。”

(3).當代的學者。 唐 柳宗元 《文通先生陸給事墓表》:“門人世儒,是以增慟。”

本原

(1).根源,根由。《左傳·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猶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謀主也。” 宋 蘇轍 《御試製策》:“臣請為陛下推其本原,而極言其故。” 金 王若虛 《滹南詩話》卷上:“説者謂 東漢 多名節之士,賴以久存。跡其本原,正在 子陵 釣竿上來。” 柳亞子 《胡寄塵詩序》:“今日詩道之弊,其本原尚不在此。”

(2).根本,事物的最重要部分。《管子·水地》:“水者何也?萬物之本原也,諸生之宗室也。” 戴望 校正引 王引之 曰:“本原、根荄、宗室,皆謂根本也。”《漢書·董仲舒傳》:“養士之大者,莫大虖太學;太學者,賢士之所關也,教化之本原也。” 宋 陸游 《自責》詩:“文章跌宕忘繩墨,學問荒唐失本原。”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十一:“若夫 婁師德 都督 豐州 ,親衣皮褲率士屯田,積穀百萬,無轉餉和糴之費,此又裕餉之本原在於平日者。”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二編第二章第七節:“還在 漢昭帝 時,有所謂賢良文學的儒生,代表下層豪強,力爭鹽鐵私營權,以為這是致太平的本原。”

(3).推究,推本溯源。《墨子·兼愛下》:“姑嘗本原若眾利之所自生。此胡自生?此自惡人賊人生與?即必曰非然也。”《史記·秦始皇本紀》:“從臣思跡,本原事業,祗誦功德。” 宋 曾鞏 《太祖皇帝總序》:“六聖之德澤,覆露生養,斯其所以盛也。本原事實,其所繇致此,有自也哉!”

(4).根底,基礎。 宋 曾鞏 《制誥擬詞·相制二》:“某行無錙磷,學有本原。材諝智謀,淑問惟舊。”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上:“為學須有本原,須從本原上用力,漸漸盈科而進。” 清 顧炎武 《與周籀書書》:“為山覆簣,當加進往之功;祭海先河,尤務本原之學。” 象升 《<振素庵詩集>序》:“君固卓有本原,非近日號為作新體詩者所敢重也。”

(5).哲學上指萬物的最初根源或構成世界的最根本實體。唯心主義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唯物主義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物質。

一枝

(1).一根枝杈。《莊子·逍遙遊》:“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 晉 張華 《鷦鷯賦》:“其居易容,其求易給,巢林不過一枝,每食不過數粒。”後用以比喻棲身之地。 唐 杜甫 《宿府》詩:“已忍伶俜十年事,強移棲息一枝安。” 宋 曾鞏 《次道子中書問歸期》:“一枝數粒身安穩,不羨雲鵬九萬飛。” 清 方文 《廬山·玉簾泉》詩:“小樓暖可居,他日借一枝。”

(2).一支。一根。用於細長的東西。《兒女英雄傳》第十一回:“等到望見過往的客商到了,一枝響箭便算個號令,大家纔不約而同的下山。” 老舍 《趙子曰》第二:“主席的虎項微俯,拿了一枝香菸。”

(3).一支。一個支派。《景德傳燈錄·元安禪師》:“ 石頭 一枝,看看師滅矣。” 宋 秦觀 《次韻邢敦夫秋懷》之二:“暮有二客至,俱以能禪聞。一枝 惠林 出,一派 智海 分。” 清 鄭燮 《范縣署中寄舍弟墨》:“剎院寺祖墳,是東門一枝大家公共的,我因葬父母無地,遂葬其傍。”

(4).一支。猶言一隊。《京本通俗小說·馮玉梅團圓》:“正遇著 范 賊一枝游兵,劫奪行李財帛,將人口追得三零四散。”《東周列國志》第六回:“臣當引一枝兵,為 蔡 鄉導。”

汪莘名句,訪湯粹名句

詩詞推薦

世儒失本原,謂以一枝鳴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