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對月原文
流年苒苒又秋中,對酒何須念固窮。
颯颯西風破殘暑,迢迢銀漢瀉長空。
一輪已見今宵滿,千里寧知此意同。
名姓舊聞題斧扆,重看通籍大明宮。
詩詞問答
問:中秋對月的作者是誰?答:李正民
問:中秋對月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中秋對月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東韻
參考注釋
流年
(1) 流逝的歲月;年華
似水流年
(2) 相命者指人在一年中的運氣
看流年大運
苒苒
(1) 長勢茂盛的
苒苒齊芳草,飄飄笑斷蓬。——唐彥謙《移莎》詩
(2) 草木枝葉柔嫩貌
因風初苒苒,覆岸欲離離。——陳詡《龍池春草》
(3) 氣味或煙塵輕飄的樣子
木末北山煙苒苒,草根南澗水泠泠。——王安石《木末》
(4) 漸漸地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柳永《八聲甘州》
(5) 悄然流逝的
驅驅行役,苒苒光陰。——柳永《鳳歸雲》
秋中
秋季之中,多指中秋節。 晉 王羲之 《問慰諸帖》:“秋中感懷雨冷,冀足下各可耳,脾風遂欲成患,甚憂之。” 唐 姚合 《八月十五夜看月》詩:“亭亭千萬里,三五復秋中。”《宋史·方技傳下·王老志》:“召至京師,館於 蔡京 第,嘗緘書一封至帝所, 徽宗 啟讀,乃昔歲秋中與 喬 劉 二妃燕好之語也。”
對酒
(1).面對著酒。 三國 魏 曹操 《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詩》之 * :“對酒不能言,悽愴懷酸辛。”《北史·李孝貞傳》:“每暇日,輙引賓客,弦歌對酒,終日為歡。”
(2).樂府相和曲名。或作“對酒行”。《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二·對酒》 郭茂倩 題解引《樂府解題》曰:“ 魏 樂奏 武帝 所賦‘對酒歌太平’,其旨言王者德澤廣被,政理人和,萬物鹹遂。”
何須
猶何必,何用。 三國 魏 曹植 《野田黃雀行》:“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敏速》:“宰相曰:‘七千可為多矣,何須萬?’” 宋 賀鑄 《臨江仙》詞:“何須繡被,來伴擁蓑眠?” 魯迅 《華蓋集·導師》:“青年又何須尋那掛著金字招牌的導師呢?”
固窮
信守道義,安於貧賤窮困。《論語·衛靈公》:“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朱熹 集註:“ 程子 曰:‘固窮者,固守其窮。’” 晉 張協 《雜詩》之十:“君子守固窮,在約不爽貞。” 唐 杜甫 《前出塞》詩之九:“丈夫四方誌,安可辭固窮!” 龔爾位 《懷人》詩:“中有固窮士,盡日枕書眠。”
颯颯
形容風吹動樹木枝葉等的聲音
秋風颯颯
寒雨颯颯
西風
(1) 從西方吹來的風
溫帶的盛行西風
(2)
(3) 指秋風
(4) 比喻腐朽沒落的力量或氣勢
破殘
(1).殘殺;傷害。 唐 張鷟 《朝野僉載》卷一:“滿路悲號,聲動山谷,皆稱 楊務廉 * 也。天生此妖,以破殘百姓。”
(2).毀壞;破損;破敗殘缺。《明史·馬芳傳》:“ 芳 追戰 金山寺 有功,而州縣破殘多,總督 王忬 以下俱獲罪, 芳 亦貶都督僉事。”《醒世姻緣傳》第十九回:“次日早晨,自己挑了一擔破殘傢伙,同了妻子往新屋裡來。” 艾蕪 《榮歸》:“但在 羅得勝 呢,一看見他的故鄉是那么破殘不堪,便禁不住暗自高興起來。”
迢迢
(1) 形容遙遠。也作“迢遞”
千里迢迢
(2) 漫長;長久
夜迢迢
恨迢迢
銀漢
見“銀河”
銀漢橫空
長空
寬廣高遠的天空
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毛 * 《蝶戀花·答李淑一》
遨遊長空
一輪
(1).表數量。用稱圓月、紅日等。 唐 孟郊 《讀張碧集》詩:“高秋數奏琴,澄潭一輪月。” 元 馬致遠 《陳摶高臥》第三折:“臥一榻清風,看一輪明月,蓋一片白雲,枕一塊頑石。”《水滸傳》第八六回:“只見四面狂風,掃退浮雲,現出明朗朗一輪紅日。”
(2).表數量。用稱循環一次的事物或動作。《兒女英雄傳》第十七回:“ 馬三爸 比我小一輪,屬牛的,今年七十一。”按:此謂小十二歲。如:籃球冠軍賽已經打了一輪。
(3).特指月亮。 唐 張喬 《試月中桂》詩:“影高群木外,香滿一輪中。”《景德傳燈錄·幼璋禪師》:“恁么即一輪高掛,萬國同觀去也。” 清 宣鼎 《夜雨秋燈錄·范小仙》:“如此良宵,若有燈戲看,庶不負此一輪。”
(4).表動量。猶一轉。 魯迅 《彷徨·祝福》:“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 魯迅 《吶喊·阿Q正傳》:“ 趙太爺 肚裡一輪,覺得於他總不會有壞處,便將箱子留下了。”
今宵
今夜。 南朝 陳 徐陵 《走筆戲書應令》詩:“今宵花燭淚,非是夜迎人。” 唐 雍陶 《宿嘉陵驛》詩:“今宵難作 刀州 夢,月色江聲共一樓。”
千里
指千里馬
先王之千里。——《呂氏春秋·察今》
名姓
1.即姓名。 2.有名望的姓氏。即舊族。舊聞
指過去發生的事情,特指掌故、逸聞、瑣事等
斧扆
亦作“ 斧依 ”。古代帝王朝堂所用的狀如屏風的器具,以絳為質,高八尺,東西當戶牖之間。其上有斧形圖案,故名。《逸周書·明堂》:“天子之位,負斧扆,南面立。”《儀禮·覲禮》:“天子設斧依於戶牖之閒。” 鄭玄 註:“依,如今綈素屏風,也有繡斧文,所以示威也。” 唐 李白 《寓言》詩之一:“ 周公 負斧扆, 成王 何夔夔。” 清 黃宗羲 《徐公神道碑銘》:“千秋萬歲,光芒斧扆。”
通籍
做官。“籍”是二尺長的竹片,上寫姓名,年齡,身份等,掛在宮門外,以備出入時查對。“通籍”謂記名於門籍,可以進出宮門。因此後來便稱做官為“通籍”。
通籍後。——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大明宮
唐 代宮名。 貞觀 八年建 永安宮 ,九年改名 大明宮 。 龍朔 二年增建,改名 蓬萊宮 , 長安 元年復稱 大明宮 。亦謂之東內。內有 麟德 、 含元 、 宣政 、 紫宸 等殿。 宣政殿 左右為中書、門下二省。自 高宗 以後,皇帝常居東內。故址在今 陝西 長安縣 東。參閱 宋 王溥 《唐會要·大明宮》、《舊唐書·地理志一》。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中秋對月原文_中秋對月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