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趙蕃的《曾郢州攜和詩見過次韻謝之》
全文:
家世風流翰墨林,政和佛祖務傳心。
浮辭肯作齊梁體,古調直諧韶濩音。
入社敢期陪唱屬,贈言從此得參尋。
惠然更辱高軒過,不問春溪綠漲深。
參考注釋
浮辭
(1).虛浮不實的話。《書序》:“芟夷煩亂,翦截浮辭,舉其宏綱,撮其機要。”《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兩主二臣,剖心坼肝相信,豈移於浮辭哉!” 宋 王安石 《謝手詔索文字表》:“過叨睿奬,使輯舊聞,永惟少作可棄之浮辭,豈能上副旁搜之至意?” 清 錢邦苞 《窮士吟》:“文窮省浮辭,命窮識天數。”
(2).浮泛多餘之辭。《後漢書·儒林傳下·伏恭》:“初,父 黯 章句繁多, 恭 乃省減浮辭,定為二十萬言。” 明 宋濂 《<日損齋筆記>原序》:“尚靡麗者,騁浮辭而矜縟製。”
齊梁體
南朝 齊 與 梁 的詩體。 南朝 齊 梁 時代作詩多講求音律對偶,詞藻浮艷,而內容空泛。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體二》:“ 齊 梁 體,通兩朝而言之。” 郭紹虞 校釋:“ 齊 梁 體可有二義:一指風格,即 陳子昂 所謂‘彩麗競繁,而寄興都絶。’《朱子語類》所謂‘ 齊 梁 間之詩,讀之使人四肢皆懶慢不收拾’者也。一指格律,則與 永明 體相近,即 白居易 、 李商隱 、 溫庭筠 、 陸龜蒙 集中所言 齊 梁 格詩是。”亦省稱“ 齊梁 ”。 唐 杜甫 《戲為六絕句》之五:“竊攀 屈 宋 宜方駕,恐與 齊 梁 作後塵。”
古調
(1).古代的樂調。 唐 劉長卿 《聽彈琴》詩:“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宋 王灼 《碧雞漫志》卷一:“ 隋 氏取 漢 以來樂器、歌章、古調併入清樂,餘波至 李唐 始絶。”
(2).比喻高雅脫俗的詩文、言論。常以稱頌他人。 唐 杜審言 《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忽聞歌古調,歸思欲霑巾。” 清 黃鷟來 《和韻送戚緘子歸蠙城》之三:“古調豈終絶?《陽春》原和稀。”
(3).見“ 古調詩 ”。
韶濩
亦作“ 韶護 ”。亦作“ 韶頀 ”。 湯 樂名。《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見舞《韶濩》者。” 杜預 註:“ 殷湯 樂。” 孔穎達 疏:“以其防濩下民,故稱濩也……韶亦紹也,言其能紹繼 大禹 也。”一說, 舜 樂和 湯 樂。《文選·王屮〈頭陀寺碑文〉》:“步中《雅》《頌》,驟合《韶》《護》。” 李善 注引 鄭玄 曰:“《韶》, 舜 樂;《護》, 湯 樂也。”後亦以指廟堂、宮廷之樂,或泛指雅正的古樂。 漢 桓寬 《鹽鐵論·論菑》:“蓋 越 人美蠃蚌而簡太牢,鄙夫樂咋唶而怪韶濩。” 唐 元結 《欸乃曲》之三:“停橈靜聽曲中意,好是雲山《韶濩》音。” 宋 陸游 《次金溪宗人伯政見寄韻》:“讀君長句還增氣,俗耳那聞《韶頀》聲?” 金松岑 《文學上之美術觀》:“夫不朽無如金石,相感莫如音樂,斯蓋藝術之鼎彝,詞林之《韶濩》矣。”
趙蕃名句,曾郢州攜和詩見過次韻謝之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