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戴栩的《上丞相壽》
全文:
篆金成寶玉成編,春滿東朝萬象妍。
黼袞有尊天子聖,鹽梅無跡上公賢。
日開喜色臨黃道,風遞和聲下碧躔。
清曉兩宮齊錫壽,三槐影里沸傳宣。
參考注釋
清曉
清晨;天剛亮的時候
清曉的微風,略帶涼意
兩宮
(1).指太后和皇帝或皇帝和皇后。亦指太上皇和皇帝或兩後。因其各居一宮,故稱兩宮。《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有如兩宮螫將軍,則妻子毋類矣。」 裴駰 集解引 張晏 曰:「兩宮,太后、 景帝 也。」《漢書·張延壽傳》:「 放 取皇后弟 平恩侯 許嘉 女,上為 放 供張……兩宮使者,冠蓋不絶。」 宋 張元乾 《石州慢·己酉秋吳興舟中作》詞:「兩宮何處,塞垣祗隔 長江 ,唾壺空擊悲歌缺。」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比 穆宗 登極, 肅 益跋扈難制。兩宮震怒,臚列逆跡,付廷議,罪在不赦。」
(2).東宮和上台的合稱。指太子及皇帝。 晉 潘岳 《夏侯常侍誄》:「內賛兩宮,外宰黎蒸。」《文選·陸機<謝平原內史表>》:「入朝九載,歷官有六。身登三閣,官成兩宮。」 李善 註:「兩宮,東宮及上臺也。」 南朝 齊 王儉 《褚淵碑文》:「濯纓登朝,冠冕當世。陞降兩宮,實惟時寶。」
三槐
(1).相傳 周 代宮廷外種有三棵槐樹,三公朝天子時,面向三槐而立。後因以三槐喻三公。《周禮·秋官·朝士》:「面三槐,三公位焉。」 晉 葛洪 《抱朴子·備闕》:「故 姜牙 賣魚無所售而見師於 文 武 ; 蔣生 憒慢於百里而獨步於三槐。」《陳書·周迪傳》:「位等三槐,任均四岳。」 明 王世貞 《鳴鳳記·花樓春宴》:「四美二難真際會,九棘三槐盡我儔。」 清 錢謙益 《祖九詔》:「蔚矣三槐之事業,再世有聞。」
(2). 宋 王祐 嘗手植三槐於庭,曰:「吾子孫必有為三公者。」後其子 旦 果入相,天下謂之三槐 王氏 。見 宋 邵伯溫 《聞見前錄》卷八。世因以「三槐」為 王氏 之代稱。
傳宣
(1).傳達宣布。《後漢書·公孫瓚傳》:「令婦人習為大言聲,使聞數百步,以傳宣教令。」《續資治通鑑·宋真宗天禧三年》:「使臣傳宣取物,承前止是口傳詔令,別無憑由,致因緣盜取錢物。」
(2).指宣傳。 康有為 《大同書》辛部第三章:「再增乎此,則地太遠,人太多,傳宣之腦筋漸不敏捷,則合眾難。」
(3).傳令宣召。 宋 范鎮 《東齋記事》卷一:「正月十四日,上御樓,遣中使傳宣從官」。《宣和遺事》後集:「 粘罕 使人白帝曰:『此北國皇后弟也,傳宣至此,催促陛下議諭事。』」《三俠五義》第十七回:「有勞夫人,傳宣官差完了。」
(4).猶傳揚。 明 邵璨 《香囊記·褒封》:「億兆騰歡,四海傳宣。」 郭沫若 《集外·不滅的光輝》:「 魯迅 精神是早在被人傳宣著的,但這精神的真諦,不就是『不妥協』的三個字嗎?」
(5).傳達號令的官吏。《續資治通鑑·宋真宗天禧三年》:「今請下入內侍省置傳宣契約司,專差內臣一員主之。」《說岳全傳》第五七回:「 宋 營軍士拾得箭書,忙與傳宣説知。」
戴栩名句,上丞相壽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