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對山齋作歌》
全文:
煙雨樓傍搆溪齋,面面波光罨紗牖。
而我名之曰對山,對山之義人知否。
齋前堆石頗玲瓏,如堂如霍如岡阜。
雖非取於太湖遙,塞巒為我藏斯久。
取之無盡用不竭,明月清風與共友。
粗皮詭質戴蒼苔,樹根受氣仍盤糾。
待其抽枝並發葉,何異四鄰舊林藪。
彼以大稱此小勝,真何必是假寧否。
坐向屹□一囅然,聊學參軍為享帚。
參考注釋
煙雨樓
亦作“ 煙雨臺 ”。亦作“煙雨臺”。名勝地。有多處,以在 浙江省 嘉興市 鴛鴦湖 上的最有名。為 吳越 錢元璙 所建,以景色迷濛如在煙雨中得名。原在湖濱, 明 嘉靖 年間移建於湖中,歷代均有修葺。 清 吳偉業 《鴛湖曲》:“我來倚棹向湖邊, 煙雨臺 空倍惘然。” 吳翌鳳 箋註:“《一統志》: 煙雨樓 在 嘉興府 鴛鴦湖 上。”
面面
每一方面;每個地方。 宋 范成大 《詠吳中二燈·琉璃球》:“迭暈重重見,分光面面呈。” 魯迅 《集外集拾遺·關於知識階級》:“假使做事要面面顧到,那就什麼事都不能做了。”
波光
水波反射出來的光。 後蜀 顧夐 《河傳》詞:“波光渺渺,不知何處。” 明 劉基 《菩薩蠻·越城晚眺》詞:“樹色盪湖波,波光艷綺羅。” 楊朔 《潼關之夜》:“河水在暗夜裡閃動著黑亮的波光。”
乾隆名句,對山齋作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