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家執臆說誠夥,一室操戈理則那

乾隆新正含經堂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新正含經堂》

全文:
例踰節事始來過,率以燈筵慶賞多。
豈似芸編資古汲,已看梅蕊受春和。
諸家執臆說誠夥,一室操戈理則那
刪駁折中信非易,吾方勉此敢延俄。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諸家

(1).各個人家。《後漢書·光武帝紀上》:“初,諸家子弟恐懼,皆亡逃自匿,曰‘ 伯升 殺我’。”

(2).各個學派,亦指研究某一方面學問的各個專家。《周禮·地官·大司徒》“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 唐 賈公彥 疏:“ 司農 據此經,公五百里,侯四百里,與《魯頌》、《論語》合,亦是破諸家之意。” 朱東潤 《杜甫敘論》第四章:“這首詩諸家認為是 乾元 二年(七五八)春後作的。”

(3).別的人家。 唐 劉禹錫 《渾侍中宅牡丹》詩:“今朝見顏色,更不向諸家。” 唐 白居易 《櫻桃花下有感而作》詩:“風光饒此樹,歌舞勝諸家。”

臆說

(1).只憑個人想像的說法。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何故信凡人之臆説,迷大聖之妙旨。” 唐 劉知幾 《史通·曲筆》:“用舍由乎臆説,威福行乎筆端,斯乃作者之醜行,人倫所同疾也。” 宋 葉適 《故樞密參政汪公墓志銘》:“詔有司,凡私意臆説盡黜之。” 清 徐士鑾 《宋艷·奇異》:“余不喜駮證古人,好逞臆説。” 郁達夫 《臨平登山記》:“這是從風景上來說的話,與什麼 臨平 湖塞則天下治,湖開則天下亂等倒果為因的妄揣臆說,卻不一樣。” 王力 《中國語言學史》第一章第二節:“這樣就讓曲解古書的人們能利用這一材料來助成臆說。”

(2).主觀地毫無根據地敘說。 南朝 宋 裴駰 《<史記集解>序》:“未詳則闕,弗敢臆説。” 唐 孫樵 《與友人論文書》:“其所聞者,如前所述,豈 樵 所能臆説乎?” 宋 曹士冕 《法帖譜系·蜀本》:“既不知所出,未敢臆説。” 明 徐渭 《又奉師季先生書》:“而事跡已亡,典故無考,彼為臆説,而我亦未嘗身經者,則姑闕其疑耳。”

操戈

(1).執戈。拿起武器。《列子·周穆王》:“操戈逐儒生。” 唐 符載 《愁賦》:“ 伏波 據鞍而骨驚, 定遠 操戈而涕激。” 明 張居正 《乞恩守制疏》:“皇上如不以臣為不肖,外則操戈執鋭,宣力於疆埸,內則荷橐持籌,預議於帷幄。”

(2).引申為交戰。 沉濤 《瑟榭叢談》卷上引 清 徐蘭 《赤陵姐琵琶歌》:“間起侵陵緣互市,終修和好悔操戈。”

(3).喻相互攻擊。 明 尹耕 《秋興》詩:“推轂丈人空肉食,操戈遺孽尚蕭牆。” 羅惇曧 《文學源流·三代以上文學》:“《左氏》後出,博士囂然, 向 歆 以父子相難, 何 鄭 則弟子操戈,門戶逈分,渺難合併。” 高燮 《索黃濱虹治印先寄以詩》:“乃以空論相操戈,儒林道學遂分科。”

理則

(1).即邏輯。 孫中山 《建國方略·以作文為證》:“然則邏輯究為何物?當譯以何名而後妥……吾以為當譯之為‘理則’者也。” 孫中山 《建國方略·以作文為證》:“學者之對於理則之學,則大都如 陶淵明 之讀書,不求甚解而已。”

(2).原理法則。 郭沫若 《十批判書·稷下黃老學派的批判》:“儘管是怎樣的個人主義者,一個人不能完全脫離國家社會而生存,故論到國家社會的理則時,便很容易流露其個人主義的本色。”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三編第一章第三節:“ 莊子 認為……﹝道體﹞生出天地,生出帝王,生出一切的理則,連神、鬼都是從它生出來的。”

乾隆名句,新正含經堂名句

詩詞推薦

諸家執臆說誠夥,一室操戈理則那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