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正含經堂原文
例踰節事始來過,率以燈筵慶賞多。
豈似芸編資古汲,已看梅蕊受春和。
諸家執臆說誠夥,一室操戈理則那。
刪駁折中信非易,吾方勉此敢延俄。
詩詞問答
問:新正含經堂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新正含經堂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新正含經堂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歌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十八
2. 近命詞臣校勘四庫全書每取原書披閱或繕寫進呈見其中有義解舛雜紀載失實輒為題識辯論書之卷端亦有舉其訛舛處諭諸臣隨時訂正者
參考注釋
節事
謂行事有節制,使合乎準則。《國語·越語下》:“ 越王 句踐 即位三年而欲伐 吳 , 范蠡 進諫曰:‘夫國家之事,有持盈,有定傾,有節事。’” 韋昭 註:“節,制也。”《史記·越王句踐世家》:“ 越王 謂 范蠡 曰:‘以不聽子故至於此,為之柰何?’ 蠡 對曰:‘持滿者與天,定傾者與人,節事者以地。’” 司馬貞 索隱:“言地能財成萬物,人主宜節用以法地,故地與之。”
慶賞
(1).賞賜。《周禮·地官·族師》:“刑罰慶賞,相及相共。”《韓非子·難勢》:“無慶賞之勸、刑罰之威,釋勢委法, 堯 舜 戶説而人辯之,不能治三家。”《淮南子·時則訓》:“布德施惠,行慶賞,省徭役。”《資治通鑑·宋孝武帝孝建元年》:“帝方自攬威權,而 質 以少主遇之,政刑慶賞,一不咨稟。”
(2).指節日的歡慶玩賞。《水滸傳》第三三回:“且説這 清風寨 鎮上居民,商量放燈一事,準備慶賞元宵。”《二刻拍案驚奇》卷四十:“官家慶賞元宵,我們左右內外,共有二十班。”《兒女英雄傳》第三四回:“中秋節近,接著忙了幾天節事。到了十五晚上,老夫妻正喜多了兩個媳婦慶賞團圓,偏兒子又不在膝下。”
芸編
指書籍。芸,香草,置書頁內可以辟蠹,故稱。 宋 陸游 《夏日雜題》詩之五:“ 天隨 手不去朱黃,辟蠹芸編細細香。” 明 高明 《琵琶記·副末開場》:“秋燈明翠幕,夜案覽芸編。” 清 王時翔 《天香》詞:“天上芸編催校,待重來,御爐煙繞。”
梅蕊
梅花蓓蕾。 宋 歐陽修 《蝶戀花》詞:“臘雪初消梅蕊綻。梅雪相和,喜鵲穿花轉。” 宋 朱熹 《和李伯玉用東坡韻賦梅花》:“忽聞梅蕊臘前破, 楚 客不愛蘭佩昏。” 宋 韓淲 《賀新郎·十三日小園梅枝微紅點綴便覺可句》詞:“梅蕊依稀矣。歲華深、翛然但把,杖蔾閒倚。”
春和
春日和暖。《漢書·文帝紀》:“方春和時,草木羣生之物皆有以自樂。” 晉 傅玄 《眾星》詩:“冬寒地為裂,春和草木榮。” 宋 范仲淹 《岳陽樓記》:“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元 柯丹丘 《荊釵記·就祿》:“天寒地冷,未可離鄉背井,且待春和款款行。”
諸家
(1).各個人家。《後漢書·光武帝紀上》:“初,諸家子弟恐懼,皆亡逃自匿,曰‘ 伯升 殺我’。”
(2).各個學派,亦指研究某一方面學問的各個專家。《周禮·地官·大司徒》“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 唐 賈公彥 疏:“ 司農 據此經,公五百里,侯四百里,與《魯頌》、《論語》合,亦是破諸家之意。” 朱東潤 《杜甫敘論》第四章:“這首詩諸家認為是 乾元 二年(七五八)春後作的。”
(3).別的人家。 唐 劉禹錫 《渾侍中宅牡丹》詩:“今朝見顏色,更不向諸家。” 唐 白居易 《櫻桃花下有感而作》詩:“風光饒此樹,歌舞勝諸家。”
臆說
(1).只憑個人想像的說法。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何故信凡人之臆説,迷大聖之妙旨。” 唐 劉知幾 《史通·曲筆》:“用舍由乎臆説,威福行乎筆端,斯乃作者之醜行,人倫所同疾也。” 宋 葉適 《故樞密參政汪公墓志銘》:“詔有司,凡私意臆説盡黜之。” 清 徐士鑾 《宋艷·奇異》:“余不喜駮證古人,好逞臆説。” 郁達夫 《臨平登山記》:“這是從風景上來說的話,與什麼 臨平 湖塞則天下治,湖開則天下亂等倒果為因的妄揣臆說,卻不一樣。” 王力 《中國語言學史》第一章第二節:“這樣就讓曲解古書的人們能利用這一材料來助成臆說。”
(2).主觀地毫無根據地敘說。 南朝 宋 裴駰 《<史記集解>序》:“未詳則闕,弗敢臆説。” 唐 孫樵 《與友人論文書》:“其所聞者,如前所述,豈 樵 所能臆説乎?” 宋 曹士冕 《法帖譜系·蜀本》:“既不知所出,未敢臆説。” 明 徐渭 《又奉師季先生書》:“而事跡已亡,典故無考,彼為臆説,而我亦未嘗身經者,則姑闕其疑耳。”
操戈
(1).執戈。拿起武器。《列子·周穆王》:“操戈逐儒生。” 唐 符載 《愁賦》:“ 伏波 據鞍而骨驚, 定遠 操戈而涕激。” 明 張居正 《乞恩守制疏》:“皇上如不以臣為不肖,外則操戈執鋭,宣力於疆埸,內則荷橐持籌,預議於帷幄。”
(2).引申為交戰。 沉濤 《瑟榭叢談》卷上引 清 徐蘭 《赤陵姐琵琶歌》:“間起侵陵緣互市,終修和好悔操戈。”
(3).喻相互攻擊。 明 尹耕 《秋興》詩:“推轂丈人空肉食,操戈遺孽尚蕭牆。” 羅惇曧 《文學源流·三代以上文學》:“《左氏》後出,博士囂然, 向 歆 以父子相難, 何 鄭 則弟子操戈,門戶逈分,渺難合併。” 高燮 《索黃濱虹治印先寄以詩》:“乃以空論相操戈,儒林道學遂分科。”
理則
(1).即邏輯。 孫中山 《建國方略·以作文為證》:“然則邏輯究為何物?當譯以何名而後妥……吾以為當譯之為‘理則’者也。” 孫中山 《建國方略·以作文為證》:“學者之對於理則之學,則大都如 陶淵明 之讀書,不求甚解而已。”
(2).原理法則。 郭沫若 《十批判書·稷下黃老學派的批判》:“儘管是怎樣的個人主義者,一個人不能完全脫離國家社會而生存,故論到國家社會的理則時,便很容易流露其個人主義的本色。”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三編第一章第三節:“ 莊子 認為……﹝道體﹞生出天地,生出帝王,生出一切的理則,連神、鬼都是從它生出來的。”
折中
(1) 取正;調節,使之適中,現多指協調不同意見,使各方都能接受
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史記·孔子世家贊》
決獄折中,不殺無辜,不誣無罪。——《管子·小匡》
(2) 又作“折衷”
折中方案
延俄
耽擱片時。 明 葉憲祖 《丹桂鈿盒》第二折:“腳步且延俄,難憑我, 溫郎 玉鏡事如何。” 清 蔣士銓 《桂林霜·烈殉》:“一對裙釵,值得些兒個。誰家燕子樓,愛延俄?誰抱箜篌止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