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汪元范的《登大悲閣》
全文:
梵閣璇霄起,香台寶地成。
倚雲懸復道,摩漢次飛甍。
妙相黃金範,遺經白馬迎。
玉毫傳佛現,珠珞出魔呈。
棟宇微茫合,河山表里明。
輪中垂日月,象外變陰晴。
恆岳遙臨代,滹沱曲導並。
野蒸元氣濕,天轉攝提平。
大陸塍開繡,空檐鐸發聲。
碑多松殿古,杖曳葛陂輕。
悟法起諸有,迷方苦獨行。
欲舒鶖子目,於此望毗城。
參考注釋
諸有
所有,一切。《百喻經·出家凡夫貪利養喻》:“昔有國王,設於教法:諸有婆羅門等,在我國內,制抑洗浄。”
迷方
(1).迷失方向。 南朝 宋 鮑照 《擬古》詩之一:“南國有儒生,迷方獨淪誤。” 黃節 補註:“ 胡枕泉 曰:‘方,猶道也。’……此言迷道獨沉淪謬誤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哀弔》:“雖有通才,迷方告控。” 周振甫 註:“ 唐 寫本‘告’作‘失’。迷失方向,失去控制。” 唐 韓愈 《秋懷詩》之六:“喪懷若迷方,浮念劇含梗。”《舊五代史·世襲傳二·錢元瓘》:“白晝如霧, 吳 師迷方,遂敗之。”
(2).佛教語。指令人迷惑的境界;迷津。 唐 李白 《秋日登揚州西靈塔》詩:“玉毫如可見,於此照迷方。” 唐 皎然 《晚春尋桃源觀》詩:“全覺此身離俗境,玄機亦可照迷方。” 明 梅鼎祚 《玉合記·緣合》:“小妮喚名 慧月 ,生來有些劣撇,替人指點迷方,自己積成寃孽。”
獨行
(1) 一個人走路
踽踽獨行
(2) 堅持按自己的主張做
獨行其是
汪元范名句,登大悲閣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