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德洪的《余將經行他山德莊自邑中馳書作詩見留是夕胡彥通亦會二君手談達旦不寐明日霜重共讀蔡德符兄弟所寄詩有懷其三》

全文:
精粗一飽隨緣去,林壑諸方到處鄉
去住了知無可揀,謾煩辭錦照人光。

釋德洪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精粗

亦作“ 精麄 ”。亦作“ 精麤 ”。1.細微和粗大。《禮記·樂記》:“禮樂偩天地之情,達神明之德,降興上下之神,而凝是精粗之體,領父子君臣之節。” 鄭玄 註:“精粗,謂萬物大小也。”《莊子·秋水》:“夫精粗者,期於有形者也……可以言論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論,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史記·天官書》:“終始古今,深觀時變,察其精粗,則天官備矣。”

(2).精密和粗疏。《禮記·王制》:“布帛精麤不中數,幅廣狹不中量,不粥於市。” 唐 韓愈 《示兒》詩:“來過亦無事,考評道精麤。”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上:“道無精粗,人之所見有精粗。”

(3).精良和粗劣。《管子·地圖》:“人之眾寡,士之精麤,器之功苦盡知之,此乃知形者也。” 晉 葛洪 《抱朴子·吳失》:“不辨人物之精粗,而委以品藻之政。” 宋 俞文豹 《吹劍錄》:“木石精麄,隨宜而已。”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選擇精粗,揣量肥瘠,若屠肆之鬻羊豕。”

隨緣

(1).佛教語。謂佛應眾生之緣而施教化。緣,指身心對外界的感觸。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論》:“然羣生之神,其極雖齊,而隨緣遷流,成麤妙之識,而與本不滅矣。” 唐 戴叔倫 《贈行腳僧》詩:“補衲隨緣住,難違塵外蹤。”

(2).順應機緣;任其自然。《北齊書·陸法和傳》:“ 法和 所得奴婢,盡免之,曰:‘各隨緣去。’” 唐 張籍 《贈道士宜師》詩:“自到王城得幾年, 巴 童 蜀 馬共隨緣。”《古今小說·單符郎全州佳偶》:“隨緣快活,亦足了一生矣。” 郭沫若 《聖者》:“到處隨緣是我家,一篇《秋水》一杯茶。”

林壑

樹林和山谷

諸方

(1).各地方。《晉書·何劭傳》:“每諸方貢獻,帝輒賜之,而觀其占謝焉。” 南朝 梁元帝 《庾先生承先墓誌》:“諸方未游,佳城已望。”《新唐書·百官志二》:“大朝會,諸方起居,則受其表狀。”

(2).猶諸道。 宋 蘇軾 《虔州景德寺榮師湛然堂》詩:“諸方人人把雷電,不容細看真頭面。”

(3).別的方位;別的地方。《太平廣記》卷二六*四引 五代 王仁裕 《王氏見聞·韓伸》:“又或雲某方位去吉,即往之,諸方縱人牽之不去。”《景德傳燈錄·池州南泉普願禪師》:“僧辭,問云:‘學人到諸方,有人問和尚近日作么生,未審如何祇對。’”

到處

各處;處處

陪客人到處參觀

到處找他

釋德洪名句,余將經行他山德莊自邑中馳書作詩見留是夕胡彥通亦會二君手談達旦不寐明日霜重共讀蔡德符兄弟所寄詩有懷其三名句

詩詞推薦

  • 贈歐陽建

    曹攄魏晉〕嗟我良友。惟彥之選。弱冠參戎。既立南面。或踴而升。蔚煥其變。豈徒虛聲。考績畿甸。約政理繁。事省功辯。
  • 送雲上人

    釋普度宋代〕楖{左木右栗}杖頭懸日月,草鞋跟底帶山川。逢人問著吾家事,靈鷲峰前是冷泉。
  • 送李季允赴召

    魏了翁宋代〕擁馬懽呼夾道迎,詔書洛社起耆英。史筵載筆聯翁季,政路題名接弟兄。新政期公皆一律,故交惟我得忘情。正邦
  • 和李少卿

    張嵲宋代〕獨見涼蟾欲上時,西園爽氣溢清池。坐欣萬頃湖方滿,欲舉一杯誰與持。虛閣排雲空窈窕,青山繞郭自參差。氣澄
  • 萬年開新塘

    釋元肇宋代〕八峰聚首最幽奇,驅石攔雲貯碧池。倒擁旌幢千影樹,平沈星象一枰棋。爭鳴已被蛙先覺,歸宿多應鷺未知。肝膽
  • 乞牋紙寄犀浦王專著作

    魏野宋代〕故人何處暫驅雞,犀浦封疆濯錦西。五色彩箋宜寄惠,知君管得浣花溪。
  • 下第再過崔邵池陽居

    馬戴唐代〕豈無故鄉路,路遠未成歸。關內相知少,海邊來信稀。離雲空石穴,芳草偃郊扉。謝子一留宿,此心聊息機。
    精粗一飽隨緣去,林壑諸方到處鄉 詩詞名句
  • 送曲江為上人歸省

    釋行海宋代〕蛩吟木落帝王州,我亦淒涼感旅遊。正起四方朋友念,又添一個別離愁。溪村棹急紅菱雨,出市砧催白雁秋。聞道
    精粗一飽隨緣去,林壑諸方到處鄉 詩詞名句
  • 端午帖子·其二

    趙彥若宋代〕揚子江中百鍊金,寶奩疑是月華沉。爭如聖后無私鑒,明照人間萬善心。
  • 贈劉相士

    華岳宋代〕班超未侯漢,誰識烏孫客。韓信已王齊,誰知長樂厄。彼亦非異術,忠諛分黑白。直道世且違,彼亦何足責。自古
精粗一飽隨緣去,林壑諸方到處鄉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