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養心殿對雨志懷(六月二十四日)》
全文:
適才郊外來,悉心閱農務。
高下總回青,刺土新秧布。
下隰實潤濕,高原耕不誤。
及觀太液池,涸澤仍如故。
因思再雨佳,傍晚霏甘澍。
雞樹枝生煙,鴛瓦溜垂霔。
玉溝流不及,扣砌積水聚。
此雨誠酣暢,畎渠定灌注。
清苑應普沾,潞河通舟路。
交易噬嗑資,刳木涉川輸。
民惟赴時勤,我以大公付。
絕勝補偏為,功倍天恩遇。
參考注釋
太液
(1).古池名。 漢 太液池 ,在 陝西省 長安縣 西。 武帝 元封 元年(公元前110年)開鑿,周回十頃。池中築 漸台 ,高二十餘丈;又起三山,以象 瀛洲 、 蓬萊 、 方丈 三神山,刻金石為魚龍奇禽異獸之屬。 漢 班固 《西都賦》:“前唐中而後 太液 。”參閱《三輔黃圖》卷四。
(2).古池名。 唐 太液池 ,在 大明宮 中 含涼殿 後,中有 太液亭 。 唐 李白 《宮中行樂詞》之八:“鶯歌聞 太液 ,鳳吹遶 瀛洲 。”參閱 清 《嘉慶一統志·西安府二·大明宮》。
(3).古池名。 元 、 明 、 清 太液池 即今 北京 故宮 西華門 外的 北海 、 中海 、 南海 三海。 元 時名 西華潭 。 清 稱 太液池 。南北四里,東西二百餘步,池上跨長橋,舊有石牌坊,東西對峙,東曰玉蝀,西曰金鼇。橋北稱 北海 ,橋南稱 中海 ,其中 瀛台 以南稱 南海 。上源自 玉泉山 合西北諸水,由 地安門 水門流入。
涸澤
(1).乾枯的湖泊。《管子·水地》:“故涸澤數百歲,谷之不徙,水之不絶者,生 慶忌 。”按, 慶忌 ,傳說中的水妖。《韓非子·說林上》:“子獨不聞涸澤之蛇乎?澤涸,蛇將徙。” 元 貢奎 《同朱克齊蔣教授游大梵寺》詩:“涸澤飢鷹戀,高空獨雁飛。” 清 唐甄 《潛書·大命》:“魚在江河,則忘其所為生;其在涸澤之中,則不得其所為生;以江河之水廣,涸澤之水淺也。”
(2).將湖泊的水排乾。《文子·上仁》:“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淮南子·主術訓》:“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 高誘 註:“涸澤,漉池也。”《廣弘明集》卷十五引 南朝 梁 王僧孺 《禮佛唱導發願文》:“焚林涸澤,走犬揚鷹,窮 鄭 衛 之響,極甘旨之味。”
如故
(1) 同過去一樣
使擊柝如故。——《資治通鑑·唐紀》
室內擺設如故
(2) 如同老朋友
你大哥是個爽快人,咱們既然一見如故,應該要借杯酒敘敘,又何必推辭呢。——清· 吳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乾隆名句,養心殿對雨志懷(六月二十四日)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