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宣尼重三戒,楊震畏四知。
卓哉古賢聖,廉介恆自持。
土酋效誠款,欲以明多儀。
寧知君子心,毫髮無自欺。
清名天下貴,安用兼金為。
詩詞問答
問:《貴陽雅頌二十四首同翠渠作·其六·北泥卻金》的作者是誰?答:祁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祁順的名句有哪些?答:祁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支韻
參考注釋
宣尼
漢平帝 元始 元年追謚 孔子 為 褒成宣尼公 ,後因稱 孔子 為 宣尼 。見《漢書·平帝紀》。 晉 左思 《詠史》詩之四:“言論準 宣尼 ,辭賦擬 相如 。”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師友》:“ 互鄉 童子,當願接於 宣尼 ; 蘇門 先生,竟未言於 阮籍 。” 元 劉壎 《隱居通議·文章五》:“續 杏壇 之音,鼓 宣尼 之操,吾徒之修養也。” 清 惲敬 《前光祿寺卿伊公祠堂碑銘》:“入聖之要,下學上達, 宣尼 所傳,存之存之。”
重三
(1).即重卦。兩個三爻的單卦相重。《京氏易傳》卷下:“重三成六,能事畢矣。”參見“ 重卦 ”。
(2).即上巳。指農曆三月初三日。 唐 張說 《三月三日定昆池奉和蕭令得潭字韻》:“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滿禊潭。” 宋 陸游 《上巳》詩:“殘年登八十,佳日遇重三。”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詁箋一》:“五月五日曰重五,九月九日曰重九,則三月三日亦宜曰重三也。” 清 趙翼 《金二雅繪禊游圖》詩:“重三從此增故事,不數典午 永和 時。”參見“ 上巳 ”。
震畏
驚懼或使驚懼。《後漢書·明帝紀》:“夙夜震畏,不敢荒寧。”《新唐書·韋見素傳》:“繩糾吏治,所至震畏。”
四知
《後漢書·楊震傳》:“當之郡,道經 昌邑 ,故所舉 荊州 茂才 王密 為 昌邑 令,謁見,至夜懷金十斤以遺 震 。 震 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密 曰:‘暮夜無知者。’ 震 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 密 愧而出。”又《傳贊》:“ 震 畏四知。”後多用為廉潔自持、不受非義饋贈的典故。《隋書·韋世康傳》:“志除三惑,心慎四知,以不貪而為寶,處膏脂而莫潤。”《舊唐書·良吏傳下·李尚隱》:“有懷金以贈 尚隱 者, 尚隱 固辭之,曰:‘吾自性分,不可改易,非為慎四知也。’竟不受之。”亦作“ 四知金 ”。 唐 杜甫 《風疾舟中奉呈湖南親友》詩:“應過數粒食,得近四知金。” 清 趙翼 《入耳贓》詩:“四知金到雖麾去,已是人間入耳贜。”
賢聖
(1).道德才智極高。《六韜·盈虛》:“君不肖則國危而民亂;君賢聖則國安而民治。” 漢 劉向 《列女傳·周室三母》:“蓋 太姜 淵智非常,雖 太王 之賢聖,亦與之謀。” 宋 洪邁 《容齋三筆·吾家四六》:“念疊矩重規,當賢聖之君七作。”
(2).道德才智極高的人。《戰國策·趙策二》:“故去就之變,知者不能一;遠近之服,賢聖不能同。” 唐 楊炯 《遂州長江縣先聖孔子廟堂碑》:“ 周京 赫赫, 成 康 之至教蔑聞; 魯國 巖巖,賢聖之餘風可墜。” 清 昭槤 《嘯亭雜錄·陸中丞》:“六歲受《孝經》、《論語》,以古賢聖自期。” 郁達夫 《初秋雜感》詩之二:“何必珊瑚夸鬥富,本來賢聖不言貧。”
(3).佛;菩薩。
(4).賢人酒和聖人酒的並稱。 宋 林逋 《答潘司理》詩:“岑寂園廬何所對,酒中賢聖藥君臣。”參見“ 賢人 ”。
廉介
清廉耿介。《三國志·魏志·管輅傳》“故人多愛之而不敬也” 裴松之 注引《輅別傳》:“﹝ 輅 ﹞常謂:‘忠孝信義,人之根本,不可不厚;廉介細直,士之浮飾,不足為務也。’”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一:“ 質 性本卞急,好面折人過,然以廉介自居,未嘗營生事,四方饋獻皆不納。”《明史·馬謹傳》:“ 謹 性廉介, 楊士奇 嘗稱為‘冰霜鐵石’。” 章炳麟 《俱分進化論》:“ 墨翟 之仁, 莊周 之高, 陳仲子 之廉介,自 漢 以後,可復得乎?”
自持
自我克制和把持
不能自持
效誠
表示誠意。《淮南子·主術訓》:“抱質效誠,感動天地。” 三國 魏 嵇康 《答難養生論》:“猶九土述職,各貢方物,以效誠耳。”《明史·外國傳一·朝鮮》:“金玉之器,非爾國所產,宜止之,土物效誠而已。”
欲以
即“欲以(之)”,想借(此)
侯生…直上載公子上坐,不讓,欲以觀公子。——《史記·魏公子列傳》
欲以動上意。(即“欲以之動上意”的省略。)——宋· 王讜《唐語林·雅量》
君子
(1) 對統治者和貴族男子的通稱
彼君子兮。——《詩·魏風·伐檀》
君子不齒。——唐· 韓愈《師說》
君子寡慾。——司馬光《訓儉示康》
君子多欲。
(2)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後來指人格高尚的人
不亦君子乎。——《論語》
君子有不戰。——《孟子·公孫丑下》
君子博學。——《荀子·勸學》
花之君子。——清· 周容《芋老人傳》
(3) 對別人的尊稱
君子書敘。——唐· 李朝威《柳毅傳》
君子登山。——明· 顧炎武《復庵記》
同社諸君子。——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君子之後。——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毫髮
毛髮,比喻些許(多用於否定式)
無毫髮爽。——《聊齋志異·促織》
毫髮不爽
自欺
自己欺騙自己。《禮記·大學》:“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 宋 葉適 《毋自欺室銘》:“有聞善之意而疑己以不明,自欺也;有為高之心而畏己以不能,自欺也。”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立此存照”(三)》:“其實, 中國 人是並非‘沒有自知’之明的,缺點只在有些人安於‘自欺’,由此並想‘欺人’。”
清名
(1).清美的聲譽。《漢書·儒林傳·施讎》:“ 魯伯 授 太山 毛莫如 少路 、 琅玡 邴丹 曼容 ,著清名。”《隸釋·漢孫叔敖碑》:“廉吏而可為者,當時有清名。” 宋 蘇軾 《次韻王滁州見寄》:“笑捐浮利一雞肋,多取清名幾熊掌。” 曲波 《林海雪原》十一:“那你們搜好啦,為什麼平白無故污損貧道的清名?”
(2).指有清美聲譽的人。
天下
(1) 四海之內,全中國
魚鱉黿鼉為天下富。——《孫子·謀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孫丑下》
天下三分。——諸葛亮《出師表》
天下之美。——明· 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
(2) 人世間,社會上
天下誰人不識君。——唐· 高適《別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天下事有難易乎。——清· 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縞素。——《戰國策·魏策》
天下順之。——《孟子·公孫丑下》
以天下之所順。
先天下之憂而憂。——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後天下之樂而樂。
(4) 國家或國家的統治權
傳天下不足多。——《韓非子·五蠹》
為天下理財。——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共爭天下。——《資治通鑑》
天下事誰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間
知天下之寒。——《呂氏春秋·察今》
兼金
價值倍於常金的好金子。古代金銀銅通言金。亦泛指多量的金銀錢帛。《孟子·公孫丑下》:“前日於 齊 ,王餽兼金一百而不受。” 趙岐 註:“兼金,好金也,其價兼倍於常者。” 晉 陸機 《贈馮文羆》詩:“愧無雜佩贈,良訊代兼金。” 唐 王維 《酬賀四贈葛巾之作》詩:“野巾傳惠好,茲貺重兼金。” 清 程恩澤 《粵東雜感》詩:“有盡兼金傾海去,無端奇貨挾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