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適才郊外來,悉心閱農務。
高下總回青,刺土新秧布。
下隰實潤濕,高原耕不誤。
及觀太液池,涸澤仍如故。
因思再雨佳,傍晚霏甘澍。
雞樹枝生煙,鴛瓦溜垂霔。
玉溝流不及,扣砌積水聚。
此雨誠酣暢,畎渠定灌注。
清苑應普沾,潞河通舟路。
交易噬嗑資,刳木涉川輸。
民惟赴時勤,我以大公付。
絕勝補偏為,功倍天恩遇。
詩詞問答
問:《養心殿對雨志懷(六月二十四日)》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遇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八十七
2. 六月二十四日
參考注釋
適才
見“ 適纔 ”。
亦作“ 適才 ”。
外來
從外邊來的;非固有的
外來干涉
悉心
盡心,全心
悉心以對
農務
指農事。
例句:晉 陶潛 《移居》詩之二:“農務各自歸,閒暇輒相思。”
唐 杜甫 《春日江村》詩之一:“農務村村急,春流岸岸深。”
清 林則徐 《札蘇藩司繼續勸捐疏浚白茆河道工費》:“乘此春融天霽,農務未興之時,妥速早為興工。”
高下
指高低、優劣(用於比較雙方的水平)
兩個人的技術不分高下
回青
(1).顏料名。石青中之最珍貴者。產於 雲南 ,可作燒制瓷器原料。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回青》:“回青乃西域大青,美者亦名佛頭青。”《明史·呂坤傳》:“至 饒州 磁器,西域回青,不急之須,徒累小民敲骨。”
(2).謂放牧至秋冬草枯時迴圈。《清史稿·兵志十二》:“﹝ 天聰 ﹞二十六年,令八旗豢馬,春夏驅赴 察哈爾 放牧,曰出青,秋冬迴圈,曰回青。”
(3).返青。如:麥苗回青。
新秧
(1).新插的稻秧。 宋 劉子翬 《懷新亭》詩:“寂寂農家春,新秧滿田緑。” 宋 楊萬里 《過百家渡》詩:“遠草平中見牛背,新秧疏處有人蹤。”
(2).泛指新插的可移植的各種植物的幼苗。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九花山子》:“蓋京師之菊種亟繁,有陳秧、新秧、粗秧、細秧之別。”
潤濕
(1)
(2) 潮濕而潤澤的;濕潤
清晨,一切都沉浸在潤濕的霧氣里
(3) 沾濕;浸濕
小雨潤濕了她的長髮
高原
海拔較高、地形起伏較小的大塊平地
黃土高原
液池
即 太液池 。 漢 、 唐 、 元 等朝皆有開鑿,所在地方亦不相同。 漢 太液池 也稱 蓬萊池 ,池中築 漸台 ,高二十餘丈,起 蓬萊 、 方丈 、 瀛洲 、 壺梁 ,像海中神仙、龜、魚之屬。 明 楊慎 《白雲岩為謝左溪賦》:“ 震澤 昔從龍, 液池 曾下鵠。”參見“ 太液 ”。
涸澤
(1).乾枯的湖泊。《管子·水地》:“故涸澤數百歲,谷之不徙,水之不絶者,生 慶忌 。”按, 慶忌 ,傳說中的水妖。《韓非子·說林上》:“子獨不聞涸澤之蛇乎?澤涸,蛇將徙。” 元 貢奎 《同朱克齊蔣教授游大梵寺》詩:“涸澤飢鷹戀,高空獨雁飛。” 清 唐甄 《潛書·大命》:“魚在江河,則忘其所為生;其在涸澤之中,則不得其所為生;以江河之水廣,涸澤之水淺也。”
(2).將湖泊的水排乾。《文子·上仁》:“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淮南子·主術訓》:“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 高誘 註:“涸澤,漉池也。”《廣弘明集》卷十五引 南朝 梁 王僧孺 《禮佛唱導發願文》:“焚林涸澤,走犬揚鷹,窮 鄭 衛 之響,極甘旨之味。”
如故
(1) 同過去一樣
使擊柝如故。——《資治通鑑·唐紀》
室內擺設如故
(2) 如同老朋友
你大哥是個爽快人,咱們既然一見如故,應該要借杯酒敘敘,又何必推辭呢。——清· 吳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傍晚
靠近晚上的時候。亦稱“黃昏”
甘澍
甘雨。《後漢書·段熲傳》:“臣動兵涉夏,連獲甘澍,歲時豐稔,人無疵疫。” 宋 劉子翬 《新涼》詩:“喜茲甘澍足,普潤無遺墟。” 明 高啟 《贈步鍊師禱雨》詩:“須臾甘澍何滂沱,十日不雨應無禾。”
樹枝
從樹的主幹或大枝上生長的枝條;特指從主幹上生長的枝條
生煙
(1).煙氣。 元 狄君厚 《介子推》第四折:“猛一陣煤撲人生煙熗人,風捲泄盪起灰塵。”
(2).冒出煙來。形容非常著急或情緒激動。《說唐》第三十回:“急得七竅生煙,一些主意全無。”
鴛瓦
即鴛鴦瓦。 唐 李商隱 《當句有對》詩:“密邇 平陽 接 上蘭 , 秦 樓鴛瓦 漢 宮盤。” 南唐 馮延巳 《壽山曲》詞:“鴛瓦數行曉日,鸞旂百尺春風。” 清 曹寅 《十六夜登虎丘作》詩之一:“樹杪浮鴛瓦,罘罳望處明。”參見“ 鴛鴦瓦 ”。
溜垂
屋檐下。 南朝 梁 沉約 《郊居賦》:“漸沼沚於霤垂,周塍陌於堂下。”
玉溝
御河的美稱。 明 陳子龍 《長安月夕》詩之二:“鴉驚宮樹下,魚凍玉溝中。”
不及
(1)
不如,比不上
不及50幾年前
(2)
趕不上,來不及
躲避不及
後悔不及
(3)
夠不上
(4)
未被接近
作為對風采的描繪…,這部書是其他任何書都不及的
扣砌
見“ 釦切 ”。
積水
(1) 指由於堵塞或未能排除而積聚的水
(2) 空腔器官內積聚液體而膨脹
酣暢
(1) 飲酒盡意
(2) ∶暢快
酣暢的筆墨
灌注
(1) 澆灌;流入
把鐵水灌注到模子裡,冷卻後凝固成鑄件
(2) 把大量液體引入體內(通常用胃腸外注射)以替代丟失的液體(如出血、痢疾或燒傷),以供給營養或維持血壓
通舟
通行船隻。 南朝 梁元帝 《登堤望水詩》:“高岸翻成浦,曲港反通舟。”《宋史·河渠志三》:“ 佑 請疏其兩端,皆可通舟。” 清 魏源 《道光洋艘征撫記下》:“ 福州 省河外之 五虎門 ,潮至通舟,潮退擱淺。”
交易
原指以物易物,後泛指買賣商品
一攬子交易
噬嗑
《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震下離上。謂頤中有物,齧而合之。象徵以刑法治國。亦象徵市集聚合天下貨物以交易。《易·繫辭下》:“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 王弼 註:“噬嗑,合也。市人之所聚,異方之所合,設法以合物,噬嗑之義也。” 孔穎達 疏:“日中為市,聚合天下之貨,設法以合物,取於噬嗑,象物噬齧乃得通也。” 唐 陳子昂 《漢州雒縣令張君吏人頌德碑》:“公阜其貨財,交易復通,日中噬嗑,人得其利矣。”
刳木
剖鑿木頭(用以做舟)。《易·繫辭下》:“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 孔穎達 疏:“舟必用大木刳鑿其中,故云刳木也。” 唐 皎然 《奉和顏魯公真卿落玄真子舴艋舟歌》:“刳木新成舴艋舟,諸侯落舟自茲始。”
大公
(1).謂以天下為公。 漢 劉向 《說苑·至公》:“古有行大公者,帝 堯 是也……得 舜 而傳之,不私於其子孫也。”
(2).極其公正。 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上:“ 徽宗 嘗對輔臣語及 元祐 、 紹聖 事,皆欲以大公至正之道,扶偏救弊。” 清 顧炎武 《酬李處士因篤》:“吾道貴大公,片言折邪妄。” 鄒韜奮 茅盾 等《我們對於國事的態度和主張》:“深望領導抗戰之領袖與政府,以大勇大公之心,毅然決然,當機立斷。”
即 太公望 ( 呂尚 )。輔佐 武王 滅 商 有功,封於 齊 。《左傳·僖公四年》:“昔 召康公 命我先君 大公 曰:‘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 周 室!’” 劉文淇 疏證:“ 太公 ,謂 呂尚 也…… 梁履繩 曰:‘始封之君,子孫尊為太公。《齊世家》: 文王 得吾先君 太公 。《田敬仲世家》亦稱 田和 為太公,是也。’”
偏為
猶偏袒。《儒林外史》第十六回:“族間這些有錢的,受了三房裡囑託,都偏為著他。”
恩遇
指優惠的待遇
君密奏請皇上結以恩遇。——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養心殿對雨志懷(六月二十四日)原文_養心殿對雨志懷(六月二十四日)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