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林以順的《鄭氏義門詩》
全文:
稽古聖神,明德修身。
首念九族,一身之分。
族不易睦,睦之以親。
族不徒敘,敘之必惇。
惇惇親親,民變俗淳。
比屋可封,孰焉美名。
蓋聞其風,降自華勛。
昔之所親,今為塗人。
昔之所惇,今反少恩。
後聖繼作,建極敘倫。
汨沒之中,善端或明。
義夫節婦,孝子順孫。
有一於此,朝上夕旌。
矧自祖父,至於後昆。
緦功以降,娣姒異姻。
內外執役,千指孔群。
同牢共食,爰及犬豚。
堂奧之內,惇睦風存。
節義孝順,百行具聞。
義孰大焉,宜書其門。
余長浦陽,邑有鄭君。
華其五世,八世復新。
蠲徭之命,自天申之。
鄭君曰噫,曷以稱之。
聚骸有土,聚谷有囷。
將廣此義,恤荒惠貧。
敢曰自佚,以病鄉鄰。
吾忍安之,惟義是遵。
余謂鄭氏,堯舜之民。
世世弗替,用徵斯文。
參考注釋
惇惇
亦作“ 惇淳 ”。純厚貌。《後漢書·第五倫傳論》:“ 第五倫 峭覈為方,非夫愷悌之士,省其奏議,惇惇歸諸寬厚,將懲苛切之敝使其然乎?” 唐 陳子昂 《同旻上人傷壽安傅少府》詩:“生涯良浩浩,天命固惇惇。” 宋 蘇舜欽 《薦王景仁啟》:“有尉 王景仁 者,性質惇淳,所向通徹。”
親親
(1).愛自己的親屬。《詩·小雅·伐木序》:“親親以睦友,友賢不棄,不遺故舊,則*民德歸厚矣。” 孔穎達 疏:“既能內親其親以使和睦,又能外友其賢而不棄,不遺忘久故之恩舊而燕樂之。”《漢書·翼奉傳》:“古者朝廷必有同姓以明親親,必有異姓以明賢賢,此聖王之所以大通天下也。” 唐 韓愈 《送浮屠文暢師序》:“聖人者立,然後知宮居而粒食,親親而尊尊,生者養而死者藏。”《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六:“ 高愚溪 到底不往女兒家去,善終於姪兒 高文明 之家。所剩之物盡歸姪兒,也是 高文明 一點親親之念不衰,畢竟得所報也。”
(2).親屬;親戚。《漢書·哀帝紀》:“ 漢 家之制,推親親以顯尊尊。” 顏師古 註:“天子之至親,當極尊號。”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賢媛》:“汝若不與吾家作親親者,吾亦不惜餘年。” 前蜀 貫休 《施萬病丸》詩:“賢守運心亦相似,不吝親親拘子子。曾聞古德有深言,由來大士皆如此。”
(3).對心上人的暱稱。 明 單本 《蕉帕記·采真》:“見燈光閃畫樓,試問親親,果就來否?” 明 馮夢龍 《掛枝兒·調情》:“俊親親,奴愛你風情俏。”
(4).至親;非常親愛。《二刻拍案驚奇》卷三:“是你的親親表妹 桂娘子 的。難道你倒不曉得!”《紅樓夢》第四七回:“好親親的姨太太,姨祖宗!”
(5).猶親熱,親切。 陳登科 《活人塘》六:“連長一頭跳下去,親親抱住他:‘你是黨的……’嗓子再也喊不出聲音了。”
(6).親近,接近。 宋 梅堯臣 《飲韓仲文家》詩:“是非不親親,笑語何落落。夜歸歡有餘,孩稚扶仍噱。”
民變
舊指民眾暴*動。《東周列國志》第一回:“﹝ 周厲王 ﹞暴虐無道,為國人所殺,此乃千年民變之始。” 明 唐順之 《條陳海防經略事疏》:“﹝ 蘇城 人﹞遊冶子弟,懷毒蓄機,日伺 倭 來,里外合應,幸早發之,猶尚燒官寺,劫獄囚,鬨然一逞,則*民變之漸矣。”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然則立憲可不以兵刃得之耶?既知 英 、 奧 、 德 、 意 諸國,數經民變,始得自由議政之權。” 魏鋼焰 《寶地--寶人--寶事》:“團總老爺害怕我們游擊隊和民變武裝,一到黃昏就爬上山去,鑽在 桃花寨 里。”
林以順名句,鄭氏義門詩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