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蒙聖母賜膳於寧壽宮喜而成什一韻二首·其一》

全文:
西笮蕆勳績,東朝豫懿懷。
膳頒八珍列,樂奏六英諧。
調鼎鹽梅共,採薇將士偕
古來多凱宴,幾見賜思齋。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調鼎

(1).烹調食物。 南朝 梁元帝 《金樓子·立言上》:“余見宰人嘆曰:‘ 伊尹 與 易牙 同知調鼎,而有賢不肖之殊。’” 唐 劉禹錫 《送太常蕭博士棄官歸養赴東都》詩:“侍膳曾調鼎,循陔更握蘭。”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事始一》:“《左傳》:‘ 晏子 曰:“水火醯醢鹽梅,以烹魚肉。”’是古人調鼎用梅醢也。” 明 徐光啟 《農政全書》卷二八:“《農桑通訣》曰:又一種澤蒜,可以香食。 吳 人調鼎,率多用此。”

(2).喻任宰相治理國家。語本《韓詩外傳》卷七:“ 伊尹 ,故 有莘氏 僮也,負鼎操俎調五味,而立為相,其遇 湯 也。” 唐 孟浩然 《都下送辛大之鄂》詩:“未逢調鼎用,徒有濟川心。” 元 薩都剌 《題光春卷上有蕭滕王三學士贊》詩:“未經調鼎休惆悵,會見留酸到子孫。” 清 張大受 《呈竹垞先生四十韻》:“自此期調鼎,無端怨失弓。”

(3).指治理國家的才能。 唐 皇甫冉 《彭祖井》詩:“聞道延年如玉液,欲將調鼎獻明光。”

鹽梅

(1).鹽和梅子。鹽味鹹,梅味酸,均為調味所需。亦喻指國家所需的賢才。《書·說命下》:“若作和羹,爾惟鹽梅。” 孔 傳:“鹽鹹梅醋,羹須鹹醋以和之。”《梁書·處士傳·庾詵》:“勒州縣時加敦遣,庶能屈志,方冀鹽梅。” 清 李漁 《玉搔頭·分任》:“急遞鹽梅信,飛傳鼎鼐家。” 郭沫若 《創造十年》十三:“外來稿件不加減一下鹽梅,它是不肯入口的。”

(2).調和;和諧。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聲律》:“聲得鹽梅,響滑榆槿。” 宋 蘇轍 《除馮京彰德軍節度使制》:“和而不同,性有鹽梅之德。”

(3).鹽花梅漿。可用以擦洗銀器。 唐 白居易 《寄兩銀榼與裴侍郎因題兩絕》之二:“慣和麴櫱堪盛否?重用鹽梅試洗看。”自註:“銀匠洗銀,多以鹽花梅漿也。”

(4).白梅的異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果一·梅》。

採薇

殷 末, 孤竹君 二子 伯夷 、 叔齊 ,反對 周武王 伐 紂 ,曾叩馬而諫。 周 代 殷 而有天下後,他們“義不食 周 粟”,隱於 首陽山 ,採薇蕨而食,及飢且死,作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兮,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兮。 神農 、 虞 、 夏 忽焉沒兮,我安適歸兮?於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餓死於 首陽山 。”見《史記·伯夷列傳》。後以“採薇”指歸隱。其歌稱《採薇歌》,後人譜為琴曲,稱《採薇操》,亦省稱《採薇》。見《樂府詩集·瑟曲歌辭一·<採薇操>序》引《琴集》及《樂府解題》。 晉 葛洪 《抱朴子·任命》:“願先生委龍蛇之穴,升利見之塗……採薇何足多慕乎?” 唐 王維 《送別》詩:“遂令 東山 客,不得顧採薇。” 宋 王禹偁 《賢人不家食賦》:“當年 漢 殿,猶聞索米之言;今日 商山 ,不見採薇之老。”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梁生》:“而今一發窮無告,不久西山唱《採薇》。”

(1).《詩·小雅》篇名。《〈詩〉序》:“ 文王 之時,西有 昆夷 之患,北有 玁狁 之難,以天子之命命將率,遣戍卒,以守衛中國,故歌《採薇》以遣之。”後遂以“採薇”作調遣士卒的典故。 清 姚鼐 《吳戍橋》詩:“上相歌《採薇》,嚴軍入懸瓠。”

(2).《史記·伯夷列傳》載, 周武王 滅 殷 之後,“ 伯夷 、 叔齊 恥之,義不食 周 粟,隱於 首陽山 ,採薇而食之。”後因以“採薇”指歸隱或隱遁生活。 三國 魏 嵇康 《幽憤詩》:“採薇山阿,散髮巖岫,永嘯長吟,頤性養壽。” 唐 杜甫 《別董頲》詩:“當念著皂帽,採薇青雲端。”《歸潛志》卷十四引 元 劉肅 詩:“二 陸 不可作,故山歸採薇。”

(3).指亡國。 黃人 《<清文匯>序》:“播佳種於龍野,存國粹於滄桑,以塞麥秀,採薇之痛。”

將士

將領和士兵的統稱

乾隆名句,蒙聖母賜膳於寧壽宮喜而成什一韻二首·其一名句

詩詞推薦

  • 水調歌頭

    佚名宋代〕簫鼓闐街巷,錦繡裹山川。夜來南極,閃閃光射泰階躔。陡覺佳祥翕集,聽得閭閻笑道,蓬島降真仙。香滿琴堂里
  • 送韓侍御歸山

    張籍唐代〕聞君久臥在雲間,為佐嫖姚未得還。新結茅廬招隱逸,獨騎驄馬入深山。九靈洞口行應到,五粒松枝醉亦攀。明日
  • 登山望海四首

    張耒宋代〕仕宦此身漫爾,功名已老茫然。山鳥不須驚客,相親此復窮年。
  • 劉商唐代〕郵筒不解獻茱萸。趙侯首帶鹿耳巾,規模出自陶弘景。
  • 鏡清齋

    乾隆清代〕階下冰光映座明,坐來書史足怡情。寺卿大寶箴尋繹,如鏡戒惟皎皎清。
  • 和宋中道喜至次用其韻

    梅堯臣宋代〕予從江南來,見子東浦榛。問子何不治,子兄游洛瀕。子素樂文字,而復養慈親。去年始升朝,差差陪縉紳。今也
  • 太和篇(龍興汪生索賦)

    張達元代〕一氣未肇判,太和渾絪縕。如何盤古氏,琢喪揚囂塵。遂使末俗下,居然昧常倫。上窺太和際,邈若蕕與薰。汪生
  • 立春日春帖子·其三

    乾隆清代〕丙寅月值丙寅日,一歲節開兩歲春。物阜民安祝天佑,鞏謙保泰勵心諄。
  • 竹爐精舍

    乾隆清代〕蟹眼魚眼聲潺潺,荈芽小試蕭晨間。筌蹄已忘悟秋水,伯仲之間見惠山。氣霽波披古銅鏡,雲開峰矗青玉鬟。忽憶
  • 蓬萊春曉歌

    王克義明代〕碧雲初散扶桑樹,六龍已駕羲和馭。海上神山曉色分,琪花瑤草濕香霧。雙雙彩鳳棲梧桐,嗈嗈相應朝陽東。四海
調鼎鹽梅共,採薇將士偕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