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聖母賜膳於寧壽宮喜而成什一韻二首·其一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西笮蕆勳績,東朝豫懿懷。

膳頒八珍列,樂奏六英諧。

調鼎鹽梅共,採薇將士偕。

古來多凱宴,幾見賜思齋。

詩詞問答

問:《蒙聖母賜膳於寧壽宮喜而成什一韻二首·其一》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佳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三十七

2. 賜皇太后幸寧壽宮既成功賜余膳並於階下者將軍阿桂豐升額暨將領之功績最著掄二十三人及軍機大臣六人飯食賚物有差

參考注釋

勳績

(1) 功勳;功績

(2) 傑出的貢獻

東朝

(1).古代宮殿的別稱。指 漢 長樂宮 。太后所居。因在 未央宮 之東,故稱。《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 孝惠帝 為東朝 長樂宮 ,及閒往,數蹕煩人,迺作復道。” 裴駰 集解引《關中記》:“ 長樂宮 本 秦 之 興樂宮 也。 漢 太后常居之。”《漢書·灌夫傳》:“東朝廷辯之。” 顏師古 注引 如淳 曰:“東朝,太后朝也。”

(2).也借指太后、太妃。 宋 蘇軾 《春帖子詞·皇太妃閣》詩之三:“孝心日奉東朝養,儉德應師大練風。” 王文誥 註:“按《漢書》 惠帝 東朝 長樂宮 ,時 呂太后 居 長樂 ,後世稱太后為東朝。” 明 張居正 《輓歌》之八:“北極恩長戴,東朝養未伸。”

(3).古代宮殿的別稱。指 唐 大明宮 ,亦稱 東內 。 唐 崔日用 《奉和人日重宴大明宮恩賜彩縷人勝應制》:“新年宴樂坐東朝,鐘鼓鏗鍠大樂調。” 唐 元稹 《王惠超左清道率府率制誥》:“ 王惠超 等率侍衛以導從吾於黃麾左右者,皆東朝之勤吏也。”參見“ 東內 ”。

(4).即東宮。太子所居。《文選·顏延之<應詔宴曲水作詩>》:“帝體麗明,儀辰作貳;君彼東朝,金昭玉粹。” 李善 註:“東朝,東宮也。” 唐 韓愈 《順宗實錄四》:“皇太子見百寮於東朝,百寮拜賀。” 宋 梅堯臣 《贈太子太傅王尚書輓詞》詩之一:“北極履聲絶,東朝車跡湮。”

(5).借指太子。《文選·陸機<答賈長淵>詩》:“東朝既建,淑問峩峩。” 李善 註:“謂 愍懷太子 也。” 北周 庾信 《周太子太保步陸逞神道碑》:“天子以大臣之喪,躬輟聽訟;東朝以師傅之尊,親臨攢祭。” 倪璠 註:“東朝,謂太子也。”

(6).指 三國 吳 。因 吳 在 蜀 東,故稱。《三國志·吳志·孫翊傳》:“ 蜀 丞相 諸葛亮 與兄 瑾 書曰:‘既受東朝厚遇,依依於子弟。’”

八珍

(1).古代八種烹飪法。《周禮·天官·膳夫》:“珍用八物。” 鄭玄 註:“珍,謂淳熬、淳母、炮豚、炮牂、擣珍、漬、熬、肝膋也。” 宋 呂希哲 《侍講日記》:“八珍者,淳熬也,淳母也,炮也,擣珍也,漬也,熬也,糝也,肝膋也。先儒不數糝而分炮豚羊為二,皆非也。”後以指八種珍貴食品。 明 陶宗儀 《輟耕錄·續演雅發揮》:“所謂八珍,則醍醐、麆沆、野駝蹄、鹿唇、駝乳糜、天鵝炙、紫玉漿、玄玉漿也。”俗以龍肝、鳳髓、豹胎、鯉尾、鴞炙、猩唇、熊掌、酥酪蟬為八珍。 明 陶宗儀 《輟耕錄·續演雅發揮》:“所謂八珍,則醍醐、麆沆、野駝蹄、鹿唇、駝乳糜、天鵝炙、紫玉漿、玄玉漿也。”俗以龍肝、鳳髓、豹胎、鯉尾、鴞炙、猩唇、熊掌、酥酪蟬為八珍。

(2).泛指珍饈美味。《三國志·魏志·衛覬傳》:“飲食之餚,必有八珍之味。” 唐 杜甫 《麗人行》:“黃門飛鞚不動塵,御廚絡繹送八珍。” 宋 陸游 《東堂睡起》詩:“若論胸中淡無事,八珍何得望藜羹。”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五章:“是故甲願八珍而乙不得藜藿焉。”

樂奏

猶奏樂。《左傳·桓公九年》:“享 曹大子 ,初獻,樂奏而嘆。” 唐 韓愈 《送鄭尚書赴南海》詩:“貨通 師子國 ,樂奏 武王 臺。”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樂律一》:“自 天寳 十三載始詔法曲與胡部合奏,自此樂奏全失古法。” 毛 * 《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詞:“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 於闐 ,詩人興會更無前。”

六英

(1).古樂名。相傳為 帝嚳 或 顓頊 之樂。《呂氏春秋·古樂》:“ 帝嚳 令 鹹黑 作為聲歌:《九招》、《六列》、《六英》。”《淮南子·齊俗訓》:“《鹹池》、《承雲》、《九韶》、《六英》,人之所樂也。” 高誘 註:“﹝《六英》﹞,帝 顓頊 樂。” 晉 張華 《晉正德大豫歌舞·正德舞歌》:“象容表慶,協律被聲,軼武超濩,取節《六韺》。” 唐 劉禹錫 《歷陽書事七十韻》:“早忝游三署,曾聞奏《六英》。”

(2).亦作“ 六霙 ”。雪花。 宋 李綱 《次韻志宏見示春雪長句》:“那知忽作三尺雪,草木洗盡群芳空。六英飄舞片片好,誰與刻削嗟神工。” 明 陸采 《懷香記·承明雪宴》:“嚴風起,六霙飄, 建章 宮闕積瓊瑤,盡道梅花芳信到。”

調鼎

(1).烹調食物。 南朝 梁元帝 《金樓子·立言上》:“余見宰人嘆曰:‘ 伊尹 與 易牙 同知調鼎,而有賢不肖之殊。’” 唐 劉禹錫 《送太常蕭博士棄官歸養赴東都》詩:“侍膳曾調鼎,循陔更握蘭。”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事始一》:“《左傳》:‘ 晏子 曰:“水火醯醢鹽梅,以烹魚肉。”’是古人調鼎用梅醢也。” 明 徐光啟 《農政全書》卷二八:“《農桑通訣》曰:又一種澤蒜,可以香食。 吳 人調鼎,率多用此。”

(2).喻任宰相治理國家。語本《韓詩外傳》卷七:“ 伊尹 ,故 有莘氏 僮也,負鼎操俎調五味,而立為相,其遇 湯 也。” 唐 孟浩然 《都下送辛大之鄂》詩:“未逢調鼎用,徒有濟川心。” 元 薩都剌 《題光春卷上有蕭滕王三學士贊》詩:“未經調鼎休惆悵,會見留酸到子孫。” 清 張大受 《呈竹垞先生四十韻》:“自此期調鼎,無端怨失弓。”

(3).指治理國家的才能。 唐 皇甫冉 《彭祖井》詩:“聞道延年如玉液,欲將調鼎獻明光。”

鹽梅

(1).鹽和梅子。鹽味鹹,梅味酸,均為調味所需。亦喻指國家所需的賢才。《書·說命下》:“若作和羹,爾惟鹽梅。” 孔 傳:“鹽鹹梅醋,羹須鹹醋以和之。”《梁書·處士傳·庾詵》:“勒州縣時加敦遣,庶能屈志,方冀鹽梅。” 清 李漁 《玉搔頭·分任》:“急遞鹽梅信,飛傳鼎鼐家。” 郭沫若 《創造十年》十三:“外來稿件不加減一下鹽梅,它是不肯入口的。”

(2).調和;和諧。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聲律》:“聲得鹽梅,響滑榆槿。” 宋 蘇轍 《除馮京彰德軍節度使制》:“和而不同,性有鹽梅之德。”

(3).鹽花梅漿。可用以擦洗銀器。 唐 白居易 《寄兩銀榼與裴侍郎因題兩絕》之二:“慣和麴櫱堪盛否?重用鹽梅試洗看。”自註:“銀匠洗銀,多以鹽花梅漿也。”

(4).白梅的異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果一·梅》。

採薇

殷 末, 孤竹君 二子 伯夷 、 叔齊 ,反對 周武王 伐 紂 ,曾叩馬而諫。 周 代 殷 而有天下後,他們“義不食 周 粟”,隱於 首陽山 ,採薇蕨而食,及飢且死,作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兮,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兮。 神農 、 虞 、 夏 忽焉沒兮,我安適歸兮?於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餓死於 首陽山 。”見《史記·伯夷列傳》。後以“採薇”指歸隱。其歌稱《採薇歌》,後人譜為琴曲,稱《採薇操》,亦省稱《採薇》。見《樂府詩集·瑟曲歌辭一·<採薇操>序》引《琴集》及《樂府解題》。 晉 葛洪 《抱朴子·任命》:“願先生委龍蛇之穴,升利見之塗……採薇何足多慕乎?” 唐 王維 《送別》詩:“遂令 東山 客,不得顧採薇。” 宋 王禹偁 《賢人不家食賦》:“當年 漢 殿,猶聞索米之言;今日 商山 ,不見採薇之老。”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梁生》:“而今一發窮無告,不久西山唱《採薇》。”

(1).《詩·小雅》篇名。《〈詩〉序》:“ 文王 之時,西有 昆夷 之患,北有 玁狁 之難,以天子之命命將率,遣戍卒,以守衛中國,故歌《採薇》以遣之。”後遂以“採薇”作調遣士卒的典故。 清 姚鼐 《吳戍橋》詩:“上相歌《採薇》,嚴軍入懸瓠。”

(2).《史記·伯夷列傳》載, 周武王 滅 殷 之後,“ 伯夷 、 叔齊 恥之,義不食 周 粟,隱於 首陽山 ,採薇而食之。”後因以“採薇”指歸隱或隱遁生活。 三國 魏 嵇康 《幽憤詩》:“採薇山阿,散髮巖岫,永嘯長吟,頤性養壽。” 唐 杜甫 《別董頲》詩:“當念著皂帽,採薇青雲端。”《歸潛志》卷十四引 元 劉肅 詩:“二 陸 不可作,故山歸採薇。”

(3).指亡國。 黃人 《<清文匯>序》:“播佳種於龍野,存國粹於滄桑,以塞麥秀,採薇之痛。”

將士

將領和士兵的統稱

古來

自古以來

古來如此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唐· 李白《將進酒》

試問古來幾曾見破鏡能重圓。——清· 林覺民《與妻書》

凱宴

歡樂的宴會。 南朝 齊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信凱讌之在藻,知和樂於食苹。”

幾見

(1).謂見之不久。《詩·齊風·甫田》:“未幾見兮,突而弁兮。” 鄭玄 箋:“人君內善其身,外修其德,居無幾何,可以立功。猶是婉孌之童子,少自脩飾,丱然而稚,見之無幾何,突耳加冠為成人也。”

(2).何曾見,少見。 明 高攀龍 《講義·我未見好仁章》:“幾見好富貴的都好得來,惡貧賤的都惡得去……幾見有好仁而好不來,惡不仁而惡不去者。”

詩詞推薦

  • 山居雜詩

    元好問金代〕樹合秋聲滿,村荒莫景閒。虹收仍白雨,雲動忽青山。
    蒙聖母賜膳於寧壽宮喜而成什一韻二首·其一原文_蒙聖母賜膳於寧壽宮喜而成什一韻二首·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
  • 小亭詩

    蘇泂宋代〕小亭西角杏花明,寂寞聞鶯但一聲。九十日春今五十,自挼紅蕊繞階行。
  • 小舟游近村舍舟步歸

    陸游宋代〕斜陽古柳趙家莊,負鼓盲翁正作場。死後是非誰管得,滿村聽說蔡中郎。
    蒙聖母賜膳於寧壽宮喜而成什一韻二首·其一原文_蒙聖母賜膳於寧壽宮喜而成什一韻二首·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
  • 廓如亭登岸·其一

    乾隆清代〕虛亭湖岸俯澄流,恆此登舟亦舍舟。設以廓如名責實,大公卻與我心投。
  • 奉和聖制過寧王宅應制

    張說唐代〕進酒忘憂觀,簫韶喜降臨。帝堯敦族禮,王季友兄心。竹院龍鳴笛,梧宮鳳繞林。大風將小雅,一字盡千金。
    蒙聖母賜膳於寧壽宮喜而成什一韻二首·其一原文_蒙聖母賜膳於寧壽宮喜而成什一韻二首·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
  • 和沈先覺韻

    吳芾宋代〕枉度浮生八十春,休談天數與人倫。長貧已是難餬口,久病那堪更累身。獨把新詩娛晚景,誰將靈劑起痿人。若教
  • 送李奉議亳州判官四首

    陳師道宋代〕謝公中年後,畏與親友別。數日懷抱惡,每笑冠纓絕。生有四方事,死當一語決。前笑今則悲,吾衰擬何說。著鞭
    蒙聖母賜膳於寧壽宮喜而成什一韻二首·其一原文_蒙聖母賜膳於寧壽宮喜而成什一韻二首·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
  • 二犯傍妝檯

    汪廷訥明代〕纖指拂金徽。鶤弦撥處。誰道賞音稀正好。向客窗同夜話怎忍。彈別鶴竟思歸我。移商換羽腔須按你。流水高山思
  • 橫山寺楞伽塔詩

    周南宋代〕吳越台池大業城,如今花鳥故時春。思量卻是楞伽塔,曾見蘇州六代人。
    蒙聖母賜膳於寧壽宮喜而成什一韻二首·其一原文_蒙聖母賜膳於寧壽宮喜而成什一韻二首·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
  • 題前定錄贈李伯牖二首

    黃庭堅宋代〕五賊追奔十二宮,白頭寒士黑頭公。明朝一飯先書籍,安用研桑作老翁。
  • 大庭氏庫五疊李白詩韻

    乾隆清代〕重臨曲阜地,八旬鬢皤然。而我猶故吾,歲月過雲煙。緬想膺籙時,三辰輝增天。世遠宜事湮,誰能歌管弦。萬古
  • 送滕寺丞歸蘇州

    梅堯臣宋代〕驅車入蜀時,有弟母不往。留婦侍母傍,以子囑婦養。昨得閶門書,婦子死泉壤。此心那得安,棄官提轡鞅。東馳
  • 漁家傲

    牟巘宋代〕病枕逢逢驚曉鼓。那堪送客江頭路。莫唱驪駒催客去。風又雨。花飛一片愁千縷。折柳悽然無勝語。加餐更把篝衣
  • 望江南/憶江南

    佚名宋代〕清夜老,流水淡疏星。雲母窗前生曉色,梧桐葉上得秋聲。村落一雞鳴。催喚起,帶夢著冠纓。老去悲秋如宋玉,
    蒙聖母賜膳於寧壽宮喜而成什一韻二首·其一原文_蒙聖母賜膳於寧壽宮喜而成什一韻二首·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
  • 赦到不得歸題江上石

    沈佺期唐代〕家住東京里,身投南海西。風煙萬里隔,朝夕幾行啼。聖主謳歌洽,賢臣法令齊。忽聞銅柱使,走 * 金雞。棄市
  • 旅舍七首

    敖陶孫宋代〕少時重意氣,裹劍師白猨。神傷化碧血,淚盡如生元。晚修漆園方,孔跖付一尊。小山受歲晚,片雲時歸屯。客來
  • 灤陽別墅

    乾隆清代〕渡河尋別墅,灤水喜非深。隔歲步新徑,清風在故林。花香翻蝶影,葉密護禽音。最好初秋景,一年一度吟。
  • 閒賦

    徐集孫宋代〕梅花白向鬢根生,歲月蹉跎事欠成。讀過故書溫有味,借來新絮冷無情。未霜山寺昏鍾勁,欲霽湖亭夕照明。多少
  • 抵邑示景山

    陳宓宋代〕四望坡陀百里平,群峰相顧最多情。船從碧玉堆中度,人向黃雩陳里行。訪道幾朝成夜飲,思君何日再晨征。暫時
  • 送張尊生孝廉

    何吾騶明代〕三年一下榻,又復送津頭。剪燭論孤笑,焚香度莫愁。擷花光宿雨,印月氣橫秋。雄劍曾三淬,提攜上酒樓。
蒙聖母賜膳於寧壽宮喜而成什一韻二首·其一原文_蒙聖母賜膳於寧壽宮喜而成什一韻二首·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