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古風十三首·其一》
全文:
堯舜傳心學,危微十六字。
禹湯繼其傳,執中與禮義。
文王躬亹亹,不已功常粹。
唐虞三代初,大道中天麗。
比屋皆可封,無煩別義利。
詩亡春秋作,風薄俗亦偽。
惟時王道衰,人人騁私智。
天生我仲尼,金聲振洙泗。
刪詩定禮樂,堯舜功不啻。
一自泰山頹,彌天布妖彗。
楊墨逞邪說,申韓建私議。
鄒嶧乃揚徽,奮然辟險詖。
戰國逮嬴秦,道蝕斯文墜。
祖龍輕狂兒,輒敢燔典志。
劉季提三尺,儒風豈雲熾。
武帝始求賢,董子明正誼。
三策醇乎醇,天人理鹹備。
昌黎稱聞道,猶未嚌其胾。
自漢迄宋初,道昏人如醉。
偉哉無極翁,粹然秉道氣。
學不由師傅,理已臻極致。
二程實見知,主敬標赤幟。
朱子集其成,經天復行地。
緬維千載心,授受本同契。
絕續遞相衍,斯文統緒寄。
午運數恰中,自協唐虞治。
作君兼作師,吉士踵相繼。
參考注釋
求賢
尋求賢能的人。《詩·周南·卷耳序》:“《卷耳》,后妃之志也,又當輔佐君子,求賢審官,知臣下之勤勞。” 漢 劉向 《說苑·君道》:“故明君在上,慎於擇士,務於求賢。” 唐太宗 《春日玄武門宴群臣》詩:“庶幾保貞固,虛己厲求賢。”《宋史·忠義傳一·李若水》:“正宜置驛求賢,解榻待士,采其寸長遠見,以興治功。”
子明
(1).桑樹的別名。傳說 三國 吳 孫權 時, 永康縣 有人入山,遇一大龜,即束之而歸。“夜泊 越里 ,纜舟於大桑樹。宵中,樹忽呼龜曰:‘勞乎 元緒 ,奚事爾耶?’龜曰:‘我被拘繫,方見烹臛,雖然盡南山之樵,不能潰我。’樹曰:‘ 諸葛元遜 博識,必致相苦,令求如我之徒,計從安得?’龜曰:‘ 子明 無多辭,禍將及爾。’樹寂而止。”見 南朝 宋 劉敬叔 《異苑》卷三。
(2).傳說中的仙人。 陵陽 子明 好釣魚,於 旋溪 釣得白龍,拜而放之。後得白魚,腹中有書,教以服食之法。 子明 食之而成仙。見 漢 劉向 《列仙傳·陵陽子明》。 唐 李白 《登敬亭山南望懷古贈竇主簿》詩:“願隨 子明 去,鍊火燒金丹。”
(3).水銀的別名。 唐 梅彪 《石藥爾雅·釋諸藥隱名·水銀》:“水銀,一名汞,一名鉛精……一名子明。”
正誼
(1).本來的意義;正確的意義。 漢 孔安國 《古文孝經訓傳序》:“吾愍其如此,發憤精思,為之訓傳,悉載本文,萬有餘言,朱以發經,墨以起傳,庶後學者覩正誼之有在也。”《明詩紀事·屠應埈》引 明 黃佐 《泰泉集》:“ 漸山 英穎天出,文不待蒐羅綴緝而自充遠,正誼發乎搆思,浩氣動乎操觚。” 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雖間有遺書,傳諸其人,非經竄易,即託依附;求諸原文,亦單詞賸義而外,未聞正誼。”
(2).公正的道理。 郭沫若 《滿江紅·天外人歸》詞:“半月長談爭正誼,四方公論明真相。” 蔣光慈 《懷拜輪》詩:“我們同為被壓迫者的朋友,我們同為愛公道正誼的人們。”
(3).辯正意義。 嚴復 《<原富>按語》:“正誼不謀利,明道不計功。”
(4).維護公理,主持公道。 胡適 《這一周》:“但我們知道 蔡先生 的為人,知道他這種正誼的決心不是今日才有的。”
乾隆名句,古風十三首·其一名句
名句推薦
五百年來畜英氣,特為吾宋生真儒
黃通《 * 山一首贈陳仲父賢良兼泰伯先生》一心貪與白雲期,解帶歸來任所之
王受甫《題九山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