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過荊山橋》
全文:
橋長三里計,納水原自寬。
侵尋沙淤之,微湖去路艱。
因之事疏剔,本圖泄漲瀾。
沙弗遠運去,積堤齊橋欄。
占河十之六,功同不疏然。
大吏前致辭,已足受漲川。
徒觀堤以外,齊橋芃麥田。
橋建苟非虛,河疏功乃捐。
二者必居一,吾心實未安。
於凡待目擊,吁嗟此實難。
參考注釋
疏剔
清理剔除。 宋 蘇轍 《民政策上·第五道》:“臣聞近代以來,天下之變備矣。世之君子隨其破敗而為之立法,補苴缺漏,疏剔棼穢,其為法亦已盡矣。”
本圖
本來的意圖,本心。《北齊書·王琳傳》:“雖本圖不遂, 鄴 人亦以此重之,待遇甚厚。”《隋書·李密傳》:“今者, 密 欲正言,還恐追蹤二子,阿諛順意,又非 密 之本圖。” 金 王若虛 《別家》詩:“到子身安是本圖,何須身外覓浮虛。” 清 譚嗣同 《仁學》四二:“然則 中國 謀自強,益不容緩矣。名之曰‘自強’,則其責在己而不在人,故慎毋為復仇雪恥之説,以自亂其本圖也。”
乾隆名句,過荊山橋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