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曾協的《次韻翁士秀病起》
全文:
一間何闊昔未有,擬遣蒼頭問安否。
果然示疾毗耶城,靜看醫方出吾肘。
平生豪氣乾青雲,客疾來侵豈能久。
已知筋力卻几杖,復見精神照窗牖。
花時倏忽風雨過,無語酬春愧顏厚。
管城端復束高閣,公不自倡誰為首。
俄驚肆筆出在篇,聊示作家三昧手。
我今方覺疾病嬰,豈是同生值陽九。
鏡中華發略相似,材具超人定非偶。
公今闊步躡中朝,顧我一麾方出守。
如何江湖大國楚,笑謂曹鄶言地醜。
似矜斷木欲青黃,寧有長松生培塿。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果然
(1) 確實如此,表示事實與所說或所料相符
果然名不虛傳
裡頭果然有一件粉紅色的紗衣,她就拿起來,轉身走進樹林。——《牛郎織女》
(2) 連詞,表示假設
那兒果然像你說的那么熱,我去時就連毛衣也不用帶了。
(3) 飽足的樣子
適莽蒼者,三食而反,腹猶果然。——《莊子·逍遙遊》
示疾
佛教語。謂佛菩薩及高僧得病。 唐 劉軻 《<大唐三藏大遍法師塔銘>序》:“﹝ 玄奘 ﹞自示疾至於昇神,奇應不可殫紀。” 宋 贊寧 《宋高僧傳·感通一·唐泗州普光王寺僧伽》:“﹝ 景龍 ﹞四年庚戌,﹝ 僧伽 ﹞示疾。勑自內中往 薦福寺 安置。三月二日儼然坐亡,神彩猶生,止瞑目耳。”
毗耶
亦作“ 毗邪 ”。亦作“毘耶”。1.佛教語。梵語的譯音。又譯作“毗耶離”、“毘舍離”、“吠舍離”。古 印度 城名。《維摩經》說, 維摩詰 (意譯 淨名 )居士住 毗耶城 (在今 印度 比哈爾邦 南部)。 釋迦牟尼 於該地說法時, 維摩詰 稱病不去。 釋迦 派 文殊師利 前往問疾。 文殊師利 問 維摩詰 :“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維摩詰 默然不對。 文殊師利 嘆曰:“乃至無有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古代詩文中,多以此佛教傳說故事為杜口不言而深得妙諦的典故。 南朝 齊 王屮 《頭陀寺碑文》:“掩室 摩竭 ,用啟息言之津;杜口 毗邪 ,以通得意之路。” 唐 陸龜蒙 《奉酬裘美早春病中書事》詩:“欲入 毘耶 問,無人敵 浄名 。” 宋 張孝祥 《踏莎行》詞:“故人相見尤堪喜, 山陰 乘興不須回。 毗耶 問疾難為對。”
(2).指 維摩詰菩薩 。詩文中常用以比喻精通佛法、善說佛理之人。 唐 賈島 《和孟逸人林下道情》:“陋巷貧無悶, 毗耶 疾未調。” 清 錢謙益 《贈胡泌水》詩:“談天欲杜 毘耶 口,午夜燃燈禮 浄名 。” 清 姚鼐 《碩士約過舍久俟不至》詩:“巵言聊一放,閉口終 毘耶 。”
(3).指《維摩經》。 宋 王安石 《北窗》詩:“北窗枕上春風暖,謾讀 毗耶 數卷書。”
醫方
(1).醫生和方士。《史記·貨殖列傳》:“醫方諸食技術之人,焦神極能,為重糈也。”
(2).醫術,醫道。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雜藝》:“醫方之事,取妙極難。”《通志·總序》:“醫方則有脈經,有灸經,有本草,有方書,有炮炙,有病源,有婦人,有小兒。”
(3).醫書;醫療處方。《北史·藝術傳下·許智藏》:“祖 道幼 ,常以母疾,遂覽醫方,因而究極,時號名醫。” 唐 劉餗 《隋唐嘉話》卷中:“ 太宗 閲醫方,見《明堂圖》,人五臟之系鹹附於背……乃詔不得笞背。”《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六回:“人家請了 上海縣 官醫來,評論他的醫方,指出他藥不對症的憑據,便要去告他。”
曾協名句,次韻翁士秀病起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