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楊維楨的《韓蘄王夫人》
全文:
巫家卜偶不為嫌,優女占夫事更堅。
看取異時真畏友,九重書上議黃天。
參考注釋
看取
(1).看。取,作助詞,無義。 唐 孟浩然 《題大禹寺義公禪房》詩:“看取蓮花浄,應知不染心。”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為方務德侍郎壽》詞:“看取連宵雪,借與萬家春。” 清 納蘭性德 《剪湘雲·送友》詞:“密約重逢知甚日,看取青衫和淚。”
(2).猶且看。 宋 晏殊 《喜遷鶯》詞:“勸君看取利名場,今古夢茫茫。” 宋 歐陽修 《朝中措·送劉仲原甫出守維揚》詞:“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3).看待;對待。 魯迅 《墳·論睜了眼看》:“世界日日改變,我們的作家取下假面,真誠地,深入地,大膽地看取人生並且寫出他的血和肉的時候到了。” 沙汀 《困獸記》一:“儘管大後方的某些人士,他們看取戰爭,只把它當成一種物價升降的寒暑表樣……可是認真而嚴肅的關懷它的卻也不少。”
(4).照顧;關照。《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一:“凡百事要老爹老娘看取,後日另有重報。”
異時
(1).不同時候。《墨子·經上》:“久彌異時也,宇彌異所也。”《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路 者 顏回 父,父子嘗各異時事 孔子 。” 晉 孫綽 《支遁方向子期》:“ 支遁 、 向秀 雅尚 莊 老 ;二子異時,風好玄同矣。” 唐 石貫 《和主司王起》:“絳帳青衿同日貴,春蘭秋菊異時榮。”
(2).往時;從前。《史記·平準書》:“異時算軺車、賈人緡錢皆有差。” 司馬貞 索隱:“異時,猶昔時也。”《新唐書·於頔傳》:“部有湖陂,異時溉田三千頃,久廞廢。”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一》:“前代懸購遺書,鹹著條目: 隋 有闕書録, 唐 有訪書録, 宋 有求書録。異時人主留意若此。” 章炳麟 《訄書·訂孔》:“異時 老 墨 諸公,不降志於刪定六藝,而 孔氏 擅其威。”
(3).以後;他時。《史記·蘇秦列傳論》:“然世言 蘇秦 多異,異時事有類之者皆附之 蘇秦 。” 宋 陸游 《跋<西崑酬唱集>》:“記之為異時一笑。” 清 姚瑩 《與陸次山論文書》:“異時集成付刻,或即以此書列其首,亦無不可者。”
畏友
品德端重,讓人敬畏的朋友
此書朝夕觀之,使人若居嚴師畏友之間。——陸游《跋王深甫先生書簡二》
九重
(1).九層;九道。《楚辭·天問》:“圜則九重,孰營度之?”《韓詩外傳》卷八:“ 齊景公 使人於 楚 , 楚王 與之上九重之臺。” 三國 魏 曹植 《當牆欲高行》:“願欲披心自説陳,君門以九重,道遠 河 無津。”
(2).泛指多層。 元 無名氏 《氣英布》第四折:“九重圍里往來,直似攛梭;萬隊營中上下,渾如走馬。”
(3).指天門;天。《樂府詩集·郊廟歌辭一·漢郊祀歌一》:“九重開,靈之斿,垂惠恩,鴻祜休。” 唐 李白 《西嶽雲台歌送丹丘子》:“我皇手把天地戶, 丹丘 談天與天語。九重出入生光輝,東來 蓬萊 復西歸。”京劇《貴妃醉酒》:“好一似 嫦娥 下九重,清清冷落在 廣寒宮 。”
(4).指宮門。 漢 趙壹 《刺世疾邪賦》:“雖欲竭誠而盡忠,路絶險而靡緣。九重既不可啟,又羣吠之狺狺。”
(5).指宮禁,朝廷。 唐 盧綸 《秋夜即事》詩:“九重深鎖禁城秋,月過南宮漸映樓。”
(6).指帝王。 唐 李邕 《賀章仇兼瓊克捷表》:“遵奉九重,決勝千里。” 明 無名氏 《金雀記·作賦》:“明朝入禁中,奏聞九重。” 清 鈕琇 《觚賸續編·人觚》:“先是, 寶 ( 法寶 )出奔時,九重大怒,命大索天下。”
(7).指皇位。《敦煌曲子詞·酒泉子》:“隊隊雄軍驚御輦,驀街穿巷犯皇宮,祇擬奪九重。”
黃天
(1). 漢 末農民起義領袖 張角 的自稱。《後漢書·靈帝紀》:“ 中平 元年春二月, 鉅鹿 人 張角 自稱‘黃天’。”《後漢書·皇甫嵩傳》:“訛言‘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陳去病 《都門崇效寺立夏得兩絕》之一:“黃天當立蒼天死,卻笑斯人憒憒多。”
(2).皇天。《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富貴忘貧,黃天不助,有恩不報,豈成人也!” 明 湯式 《小梁州·麗華》曲:“推上 雲陽 市,黃天何事,流淚灑胭脂。”
楊維楨名句,韓蘄王夫人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看取異時真畏友,九重書上議黃天 詩詞名句](/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