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劉克莊的《送質甫侄銓試》
全文:
處和昔牧羅浮郡,不載南州一物還。
醞藉汝何慚小阮,空疏吾謬作梁山。
步趨諸老先生後,遨兀齋郎太祝間。
華發病翁無喜事,直須春榜一開顏。
參考注釋
步趨
(1) 步步緊跟
步趨原著,一成不變
(2) 行走(趨:快走)
是故善養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勞,步趨動作,使其四體狃於寒暑之變。——宋· 蘇軾《教戰守》
老先生
(1).對年高望重者的敬稱。《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是時 誼 年二十餘,最為少。每詔令議下,諸老先生不能言, 賈生 盡為之對,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我説的是那沒體面的相公們,老先生是正人君子,豈有偷觜之理。” 鄒韜奮 《患難餘生記》第一章:“老先生寧願和其他救國同志共甘苦,不願獨坐,始終未曾應允。”亦省稱“ 老先 ”。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聽稗》:“大撒腳步正往東北走,合夥了箇 敬仲 老先纔顯俺的名。”
(2).舊時官場中的稱呼。 宋 時已有之,但非仕途常稱; 元 時始稱於官場; 明 代,三司見督撫稱老先生,見巡撫稱先生大人,雖行而猶有分別; 清 康熙 以後漸濫,京官通稱老先生。 明 馮惟敏 《新水令·送李閣老石鹿歸田》套曲:“呀,老先生去國,方顯的元臣出處得其宜。”《兒女英雄傳》第三二回:“他的子孫往往的求那班名公老先生們把他平日的好處怎長怎短的給他寫那么一大篇。”亦省稱“ 老先 ”。 清 翟灝 《通俗編·何氏語林》:“前 明 太監稱卿大夫,每曰‘老先’而不雲‘生’。”《醒世姻緣傳》第四回:“ 錢少宰 老先新點了兵部,狠命的央晚生陪他上京。”參閱 清 趙翼 《陔餘叢考·老先生》。
齋郎
(1).掌宗廟社稷祭祀的小吏。 魏 始置,屬太常。 唐 宋 亦皆置之。 唐 韓愈 《省試學生代齋郎議》:“齋郎職奉宗廟社稷之小事,蓋士之賤者也。”《宋史·選舉志四》:“ 紹興 初,嘗以兵革經用不足,有司請募民入貲補官,帝難之。參知政事 張守 曰:‘祖宗時,授以齋郎,今之將仕郎是也。’” 明 陶宗儀 《輟耕錄·賊臣攝祭》:“ 晉 邸入繼大統,告祭太廟之頃,陰風北來,殿上燈燭皆滅……時 全思誠 以國子生充齋郎,目擊之。”
(2).古代舞隊名。 宋 陸游 《春社》詩之四:“且看參軍喚蒼鶻,京都新禁舞齋郎。” 錢仲聯 校註:“按 周密 《武林舊事》卷二《舞隊》有‘十齋郎’。”
(3).掌宗廟社稷祭祀的小吏。 魏 始置,屬太常。 唐 宋 亦皆置之。 唐 韓愈 《省試學生代齋郎議》:“齋郎職奉宗廟社稷之小事,蓋士之賤者也。”《宋史·選舉志四》:“ 紹興 初,嘗以兵革經用不足,有司請募民入貲補官,帝難之。參知政事 張守 曰:‘祖宗時,授以齋郎,今之將仕郎是也。’” 明 陶宗儀 《輟耕錄·賊臣攝祭》:“ 晉 邸入繼大統,告祭太廟之頃,陰風北來,殿上燈燭皆滅……時 全思誠 以國子生充齋郎,目擊之。”
(4).古代舞隊名。 宋 陸游 《春社》詩之四:“且看參軍喚蒼鶻,京都新禁舞齋郎。” 錢仲聯 校註:“按 周密 《武林舊事》卷二《舞隊》有‘十齋郎’。”
太祝
官名。為太常寺的官,主管祭祀
為太祝奉禮聽事已寬。——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劉克莊名句,送質甫侄銓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