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元日原文
憶昔三朝侍紫宸,鳴鞘聲送鳳池春。
繁華已逐流年逝,潦倒猶甘昔日貧。
蓂歷怕看驚換世,椒觴愁舉痛思親。
異鄉節物偏多感,但覺愁添白髮人。
詩詞問答
問:甲申元日的作者是誰?答:張子權
問:甲申元日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甲申元日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張子權的名句有哪些?答:張子權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真韻 出處:御訂全金詩增補中州集卷五十一
參考注釋
三朝
(1).正月一日。為歲、月、日之始,故曰三朝。《文選·班固<東京賦>》:“春王三朝,會同 漢 京。” 李善 註:“三朝,歲首朔日也。”《漢書·孔光傳》:“歲之朝,曰三朝。” 顏師古 註:“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 唐 耿湋 《元日早朝》詩:“九陌朝臣滿,三朝候鼓賒。” 宋 楊萬里 《誠齋荊溪集序》:“戊戌三朝,時節賜告,少公事,是日即作詩。”
(2).謂三日。 唐 李白 《上三峽》詩:“三朝上 黃牛 ,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3).舊時婚後或出生後第三日均稱“三朝”。 宋 吳自牧 《夢粱錄·嫁娶》:“三日,女家送冠花、彩段、鵝蛋……並以茶餅鵝羊果物等合送去壻家,謂之‘送三朝禮’也。”《四遊記·玉帝起賽寶通明會》:“卻説那小公子 靈光 ,纔三朝便能言語。” 清 孫枝蔚 《新嫁娘》詩:“從今愁婦職,人莫羨三朝。”
(1).外朝、內朝、燕朝。《周禮·秋官·朝士》“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 漢 鄭玄 註:“ 周 天子諸侯,皆有三朝。外朝一,內朝二。內朝之在路門內者或謂之燕朝。”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二:“古者天子三朝:外朝、內朝、燕朝。外朝在王宮庫門外,有非常之事以詢萬民於宮中。內朝在路門外,燕朝在路門內,蓋內朝以見羣臣,或謂之路朝,燕朝以聽政,猶今之奏事,或謂之燕寢。”
(2).指前後三代君主統治的時期。 唐 李德裕 《離平泉馬上作》詩:“十年紫殿掌洪鈞,出入三朝一品身。” 唐 李遠 《贈寫御容李長史》詩:“三朝供奉無人敵,始覺 僧繇 浪得名。” 宋 蘇軾 《題永叔會老堂》詩:“三朝出處共雍容,歲晚交情見二公。”
紫宸
(1).宮殿名,天子所居。 唐 宋 時為接見群臣及外國使者朝見慶賀的內朝正殿,在 大明宮 內。 唐 杜甫 《冬至》詩:“杖藜雪後臨丹壑,鳴玉朝來散 紫宸 。”
(2).泛指宮廷。 明 沉鯨 《雙珠記·郵亭失珠》:“纔離 紫宸 ,平步蓮鞋穩。” 清 孫枝蔚 《北山》詩:“戰士從來苦,誰曾達 紫宸 。”參閱《唐六典·尚書工部》、 宋 王應麟 《玉海·宮室·唐紫宸殿》。
(3).借指帝王、帝位。《晉書·后妃傳序》:“若乃作配皇極,齊體紫宸,象玉牀之連後星,喻金波之合羲璧。”《梁書·元帝紀》:“紫宸曠位,赤縣無主,百靈聳動,萬國回皇。”
鳴鞘
謂揮動鞭梢使發聲。 唐 李白 《行行且遊獵篇》:“金鞭拂雪揮鳴鞘,半酣呼鷹出遠郊。” 王琦 注引《廣韻》:“鞘,鞭鞘也。” 宋 王禹偁 《壽寧節祝聖壽》詩之二:“數聲飛電響鳴鞘,香褭金爐映赭袍。” 明 湯式 《端正好·元日朝賀》套曲:“九龍車霞光閃閃明芝蓋,五鳳樓日色瞳瞳映赭袍,隱隱鳴鞘。”
鳳池
(1).即鳳凰池。 南朝 齊 謝朓 《直中書省》詩:“茲言翔鳳池,鳴珮多清響。” 唐 劉知幾 《史通·史官建置》:“暨皇家之建國也,乃別置史館,通籍禁門, 西京 則與鸞渚為鄰, 東都 則與 鳳池 相接。” 清 孫枝蔚 《汪舟次赴贛榆教諭任去後寄懷》詩之二:“鳳池與烏臺,旦夕謂可至。”參見“ 鳳凰池 ”。
(2).古琴底有二孔,上孔曰龍池,下孔曰鳳池。 王謨 輯《世本·作篇》:“ 伏羲氏 削桐為琴……龍池八寸通八風,鳳池四寸象四時。”
(3).硯的一種。 宋 范纂 《端溪硯譜》:“硯之形製……曰鳳池。” 宋 范纂 《端溪硯譜》:“ 宣和 初,御府降樣造形,若風字,如鳳池樣,但平低耳。”亦作“ 鳳池研 ”。 宋 米芾 《畫史·唐畫》:“古書畫皆圜,蓋有助於器。 晉 唐 皆鳳池研,中心如瓦凹,故曰研瓦。”
繁華
(1) 繁榮熱鬧
繁華大街
(2) 指容貌美麗或地位顯貴
流年
(1) 流逝的歲月;年華
似水流年
(2) 相命者指人在一年中的運氣
看流年大運
潦倒
(1) 舉止散漫,不自檢束
幾分潦倒模樣
(2) 頹喪,失意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杜甫《登高》
一技無成,半生潦倒
(3) 衰老
龍鍾潦倒
(4) 反常;顛倒
言語潦倒
昔日
以前;往日
用於昔日。——三國蜀· 諸葛亮《出師表》
非昔日之樂。——元、 明· 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蓂歷
日曆。因蓂莢的更換而知月日,故名。 清 唐孫華 《戊寅除夕》詩:“蓂歷序新繙好日,桃符色退似陳人。”參見“ 蓂莢 ”。
椒觴
盛有椒漿酒的杯子。亦指椒漿酒。《樂府詩集·燕射歌辭三·晉朝饗樂章》:“椒觴再獻,寶曆萬年。” 宋 陸游 《歲未盡前數日偶題長句》詩之三:“想得城中盛冠蓋,家家來往薦椒觴。” 明 高啟 《聖姑廟》詩:“椒觴奠罷沉玄壁,鳥沒遙天湛空碧。” 清 趙翼 《悼亡》詩之三:“椒觴隨例拜新年,病不能興黯獨眠。”
思親
思念父母。亦泛指思念親人。《淮南子·詮言訓》:“故祭祀思親,不求福。” 唐 王維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異鄉
外鄉,外地他鄉
飄泊異鄉
節物
(1).作為;行事。《呂氏春秋·士容》:“今日君民而欲服海外,節物甚高而細利弗賴。” 高誘 註:“節物,事也。行事甚高,細小之利不恃賴之也。”
(2).各個季節的風物景色。 晉 陸機 《擬明月何皎皎》詩:“踟躕感節物,我行永已久。” 宋 蘇舜欽 《秋夕懷南中故人》詩:“向夕依闌念昔游,蕭條節物更他州。” 清 吳偉業 《礬清湖》詩:“生還愛節物,高會逢茱萸。” 沉尹默 《五月五日》詩:“節物忺人角黍香,榴花到眼益清狂。”
(3).應節的物品。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二:“ 靖康 初,京師織帛及婦人首飾衣服皆備四時,如節物則春旛、燈毬、競渡、艾虎、雲月之類。”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摘抄·史二》:“中城兵馬司前食盒塞道,至不得行,余怪問之,曰:‘此中城各大家至兵馬處送節物也。’”《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 金滿 正在家中喫利市飯,忽見老門子 陸有恩 來拜年,叫道:‘ 金阿叔 恭喜了!有利市酒,請我吃碗!’ 金令史 道:‘兄弟,總是節物,不好特地來請得。今日來得極妙,且喫三盃。’”
多感
(1).謂易傷感;多感觸。 唐 徐魁 《閒遊賦》:“傷孤雁之失伴,懷哀鵠之離羣;何物類之多感,□□逸而心廣。” 唐 杜牧 《初春有感寄歙州邢員外》詩:“聞君亦多感,何處依闌乾?” 宋 陸游 《浪跡》詩:“山川慘澹秋多感,燈火青熒夜少眠。” 元 郝經 《癸酉閏六月十三日夜病中聞笛》詩:“怨曲人多感,離腸恨易生。”
(2).猶多謝。《水滸傳》第四一回:“自從刺配 江州 ,經過之時,多感 晁頭領 並眾豪傑苦苦相留。”《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七:“多感,多感!一樣的同窗,也該記念著我的冷靜。”
白髮
白頭髮
白髮誰家翁媼。——辛棄疾《清平樂》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甲申元日原文_甲申元日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