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杜范的《漢中行》
全文:
思昔漢中殆,羯奴自荒逖。
驅侵警邊陲,腥臊污華*國。
官守蒙胡塵,宮廟入胡域。
奸回執國命,地土輕棄擲。
倒懸頭足互,妖氛日月黑。
念之不忍言,言之淚沾臆。
壽皇雄武姿,一洗曾是得。
祖宗固有靈,何以重此慼。
忠賢固有心,何以久阻抑。
忍恥坐薪亦幾年,生聚教訓亦纖悉。
昨者飛詔天上來,積穢坐欲一朝滌。
忘形感憤泣東南,氣生果銳吞西北。
似聞元戎已啟行,官軍所到無勍敵。
倒戈橫屍四十里,搴旗獲馬六千匹。
長安遺老今尚在,壺漿筐篚輸悃逼。
勇威義氣有如此,鼎魚斗沸真假息。
事雖未必合所聞,要之天地當開闢。
池魚一日羊角上,此理從來有通塞。
世人信古今人非,動把國事和嘲赥。
胡憯不念涵煦恩,坐看行人斗道側。
嗟予少小則古昔,有志未就奪弱植。
茅檐獨對參斗橫,百感交還必須節屢擊。
男兒出世豈無為,七尺非供螻蟻食。
當年幕庭三誦人,乃有洙泗詩禮客。
豈作今人蠹簡編,琢腎雕肝緝文墨。
干戈社稷不入用,有作以糜煮砂礫。
我欲匹馬胡兒中,直指燕山以功勒。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未必
不一定;不見得
未必有其實也。——漢· 王充《論衡·訂鬼篇》
未必不為愚人之所知。——清· 劉開《問說》
未必非聖人之所不能。
未必不過此已忘。——《聊齋志異·促織》
他未必去北京
所聞
所聽到的;所知道的。《商君書·更法》:“夫常人安於故習,學者溺於所聞。”《漢書·劉向傳》:“臣幸得託肺附,誠見陰陽不調,不敢不通所聞。” 晉 陶潛 《桃花源記》:“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 漢 ,無論 魏 晉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孫文定公》:“人君耳習於所聞,則喜諛而惡直。”
要之
表示下文是總括性的話;要而言之;總之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會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天地之聞。——清· 黃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動天地。——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比喻人們活動的範圍
(3) 指天地之間,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呂氏春秋·慎行論》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調劑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養人也。
開闢
(1) 打通;開拓
開闢光輝的未來
(2) 創立
開闢航線
(3) 開辦
開闢專欄
杜范名句,漢中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