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彭汝礪的《呈運判學士·其一》
全文:
邂逅江濱宿使航,五更窗外月猶黃。
因陪談麈殊優遠,自反機心愈渺茫。
老馬但羞千岳阻,病翰孰與九皋翔。
明時賴有吾宗在,敢學西鄰便涕傷。
參考注釋
談麈
(1).古人清談時所執的麈尾。 宋 黃庭堅 《次韻奉送公定》:“每來促談麈,風生庭竹枝。” 史容 註:“鹿之大者曰麈,羣鹿隨之,視麈尾所轉,故談者揮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截磯》:“將帥隨談麈,風雲指義旗。”
(2).指清談。 宋 陳造 《夜宿商卿家》詩:“更喜良宵共談麈,幾煩親手剪燈花。” 元 袁桷 《尚尊賜張上卿薛玄卿賦詩次韻》之二:“靜夜屢陪談麈樂,燈搖寒燼目搖光。” 明 笑花主人 《<今古奇觀>序》:“即 空觀主人 壺矢代興,爰有《拍案驚奇》兩刻,頗費搜獲,足供談麈。”
優遠
開闊遠大。 明 李東陽 《明故資政大夫董公墓志銘》:“公修眉長身,骨格清聳,雄談健步,老益強力,而性行恆固,量度優遠。”
自反
(1).反躬自問;自己反省。《禮記·學記》:“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孟子·公孫丑上》:“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趙岐 註:“縮,義也……自省有義,雖敵家千萬人,我直往突之。” 宋 陳亮 《復呂子陽書》:“凡百不在多言,各以此自反足矣。”
(2).猶自改。 晉 葛洪 《抱朴子·酒誡》:“奔駟不能追既往之悔,思改而無自反之蹊,蓋知者所深防,而愚者所不免也。”《南齊書·劉瓛傳》:“ 袁 褚 諸公,鹹加勸勵,終不能自反也。”
(3).猶自止。《南史·后妃傳上·殷淑儀》:“每寢,先於靈牀酌奠酒飲之,既而慟哭不能自反。”
(4).自行類推。語本《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舊唐書·劉子玄傳》:“凡此不可,其流實多,一言以蔽,三隅自反。”
(5).自相矛盾。 章炳麟 《訄書·訂孔》“ 荀卿 以積偽俟化治身,以隆禮合羣治天下”原註:“《荀子·王制》上言‘道不過 三代 ,法不貳後王。’下言‘聲,則凡非雅聲者舉廢;色,則凡非舊文者舉息;械用,則凡非舊器者舉毀;夫是之謂復古。’二義亦非自反。”
(6).自行恢復。《南史·梁紀上·武帝上》:“死者不可復生,刑者無因自反,由此而望滋實,庸可致乎?”
(7).自行回返;自然地折回。 晉 成公綏 《嘯賦》:“或舒肆而自反,或徘徊而復放。”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雜文》:“然諷一勸百,勢不自反。 子云 所謂先騁 鄭 衛 之聲,曲終而奏雅者也。” 宋 王安石 《廣西轉運使屯田員外郎蘇君墓志銘》:“惟朝廷幸哀憐愚民,使得自反。”
(8).漢字中有些形聲字,以構成該字之兩單字相切,適為該字的讀音。例如:女、良為“娘”;舍、予為“舒”,欠、金為“欽”之類,稱為“自反”。然此僅為偶合,非一般規律。《北史·齊紀中·廢帝》:“ 天保 元年,立為太子,時年六歲,性敏慧,初學反語,於‘跡’字下註雲‘自反’,時侍者未達其故。太子曰:‘跡字,“足”傍“亦”為“跡”,豈非自反耶?’”
機心
機巧的心思
有機事者,必有機心。——《莊子·天地》
渺茫
(1) 時地遠隔,模糊不清
一別音容兩渺茫。——白居易《長恨歌》
(2) 煙波遼闊的樣子
扶桑已在渺茫中。——韋莊《送日本國僧敬龍歸》
彭汝礪名句,呈運判學士·其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