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唐求的《題劉鍊師歸山》
全文:
風急雲輕鶴背寒,洞天誰道卻歸難。
千山萬水瀛洲路,何處煙飛是醮壇。
參考注釋
千山萬水
(1) 無數的山和河流
豈意南中歧路多,千山萬水分鄉縣。——唐· 宋之問詩
(2) 路途遙遠險阻
她強煞究竟是個女孩兒,千山萬水,單人獨騎,…——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
瀛洲
亦作“ 瀛州 ”。1.傳說中的仙山。《列子·湯問》:“ 渤海 之東,不知幾億萬里……其中有五山焉,一曰 岱輿 ,二曰 員嶠 ,三曰 方壺 ,四曰 瀛洲 ,五曰 蓬萊 ……所居之人,皆仙聖之種。”《史記·秦始皇本紀》:“ 齊 人 徐市 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 蓬萊 、 方丈 、 瀛洲 ,僊人居之。” 唐 李白 《夢遊天姥吟留別》:“海客談 瀛洲 ,煙濤微茫信難求。” 明 無名氏 《鳴鳳記·鄒林遊學》:“ 瀛洲 同泛濟川船,伊吾共仗屠龍劍。”
(2).借指 日本 。 章炳麟 《獄中贈鄒容》詩:“ 鄒容 吾小弟,被髮下 瀛洲 。” 魯迅 《集外集·<題三義塔>詩》:“偶值大心離火宅,終遺高塔念 瀛洲 。”
(3). 唐太宗 為網羅人才,設定文學館,任命 杜如晦 、 房玄齡 等十八名文官為學士,輪流宿於館中,暇日,訪以政事,討論典籍。又命 閻立本 畫像, 褚亮 作贊,題名字爵里,號“十八學士”。時人慕之,謂“登瀛洲”。事見《新唐書·褚亮傳》。後來的詩文中常用“登瀛洲”、“瀛洲”比喻士人獲得殊榮,如入仙境。 宋 王禹偁 《病起歸思》詩之二:“四十為郎非不偶,況曾提筆直 瀛州 。” 明 沉鯨 《雙珠記·廷對及第》:“朝登 瀛洲 ,暮賜蓮炬。” 清 陳夢雷 《楊椒山先生祠》詩:“釁開馬市英魂恨,廟煥 瀛洲 俎豆香。”參見“ 登瀛洲 ”。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醮壇
道士祭神的壇場。 唐 陸龜蒙 《和南陽潤卿將歸雷平》:“真仙若降如相問,曾步星罡遶醮壇。”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科場三·王國昌》:“ 嘉靖 間,巡視光祿給事中 楊允繩 ,糾劾光祿寺丞 胡膏之 貪,反為所訐,謂其訕上事玄,故減醮壇供給。” 洪深 《五奎橋》:“他剛才還在收拾醮壇的。”
唐求名句,題劉鍊師歸山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