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王以寧的《浣溪沙(張國泰生日)》
全文:
快雨疏風六月涼。
貂蟬人著彩衣裳。
肅然心拜玉爐香。
相國趣還調鼎鼐,潘輿指日下瀟湘。
秋來江上接歸航。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相國
古官名。春秋戰國時,除楚國外,各國都設相,稱為相國、相邦或丞相,為百官之長
調鼎
(1).烹調食物。 南朝 梁元帝 《金樓子·立言上》:“余見宰人嘆曰:‘ 伊尹 與 易牙 同知調鼎,而有賢不肖之殊。’” 唐 劉禹錫 《送太常蕭博士棄官歸養赴東都》詩:“侍膳曾調鼎,循陔更握蘭。”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事始一》:“《左傳》:‘ 晏子 曰:“水火醯醢鹽梅,以烹魚肉。”’是古人調鼎用梅醢也。” 明 徐光啟 《農政全書》卷二八:“《農桑通訣》曰:又一種澤蒜,可以香食。 吳 人調鼎,率多用此。”
(2).喻任宰相治理國家。語本《韓詩外傳》卷七:“ 伊尹 ,故 有莘氏 僮也,負鼎操俎調五味,而立為相,其遇 湯 也。” 唐 孟浩然 《都下送辛大之鄂》詩:“未逢調鼎用,徒有濟川心。” 元 薩都剌 《題光春卷上有蕭滕王三學士贊》詩:“未經調鼎休惆悵,會見留酸到子孫。” 清 張大受 《呈竹垞先生四十韻》:“自此期調鼎,無端怨失弓。”
(3).指治理國家的才能。 唐 皇甫冉 《彭祖井》詩:“聞道延年如玉液,欲將調鼎獻明光。”
潘輿
晉 潘岳 《閒居賦》:“太夫人乃御版輿,升輕軒,遠覽王畿,近周家園。體以行和,藥以勞宣,常膳載加,舊痾有痊。”後因以“潘輿”為養親之典。 唐 杜甫 《奉賀陽城郡王太夫人恩命加鄧國夫人》詩:“ 衛 幕銜恩重, 潘 輿送喜頻。” 宋 劉克莊 《得家訊》詩:“羈臣一掬淚,慈母兩行書……何時真宦達,處處奉 潘 輿。” 清 朱彝尊 《送周贊善視學浙江》詩:“蘭陔花暖日初晴, 萊 服 潘 輿次第迎。幾日官程鄉路便,全家催上錦軍城。”
日下
(1) 目前;眼下
日下天氣已涼
(2) 舊時“日”指帝王,“日下”指京都
(3) 日入。日沒。太陽落下去
日下西山頭
(4) 一天天地衰落;逐日走下坡路
人心不古,世風日下
瀟湘
(1).指 湘江 。因 湘江 水清深故名。《山海經·中山經》:“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於 江 淵, 澧 沅 之風,交 瀟湘 之淵。”《文選·謝朓<新亭渚別范零陵>詩》:“ 洞庭 張樂池, 瀟湘 帝子游。” 李善 注引 王逸 曰:“ 娥皇 女英 隨 舜 不返,死於 湘水 。” 唐 李白 《遠別離》詩:“古有 皇 英 之二女,乃在 洞庭 之南, 瀟湘 之浦。” 王琦 注引《湘中記》:“ 湘川 清照五六丈,下見底石如樗蒲矣,五色鮮明。” 元 耶律楚材 《用薛正之韻》:“ 鳳池 分付夔龍去,萬頃 瀟湘 屬 湛然 。” 明 徐禎卿 《古意》詩:“帝子葬何處, 瀟湘 雲正深。”
(2). 湘江 與 瀟水 的並稱。多借指今 湖南 地區。 唐 杜甫 《去蜀》詩:“五載客 蜀 鄙,一年居 梓州 ;如何關塞阻,轉作 瀟湘 游?”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送劉恭父趨朝》詞:“歸輔五雲丹陛,回首 楚 樓千里,遺愛滿 瀟 湘 。” 明 何景明 《雁》詩:“長風度關塞,九月下 瀟 湘 。”
王以寧名句,浣溪沙(張國泰生日)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