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李軏的《贈盡梅竹劉信可》
全文:
劉兄胸次參元化,不發為文發為畫。
心工入妙手通神,聲名直與僧繇亞。
月宮拔得玉兔毫,縛成篆筆銛如刀。
紛然萬有類形役,竹梅兩品方清高。
打一撇,籊為寒筠灑為葉。
高低濃淡總相宜,不問風煙和雨雪。
再一掃,清作疏花瘦作枝。
向背斜陽俱造妙,任從籬落與垣池。
君不見劉夢梁畫梅不畫竹,一枕清風長不足。
又不見文與可畫竹不畫梅,千樹江頭空自開。
爭如作者多精藝,庾嶺渭川俱著意。
夢梁同姓表同文。
卻把信來更與字。
參考注釋
高低
(1) 無論如何
嘴都說破了,老王高低不答應
通訊員卻高低不肯,挾了被子就走。——《百合花》
(2) 終究,到底
高低找到了這本書
這本書高低叫他弄丟了
濃淡
顏色的深淺
濃淡相宜
總相
佛教語。猶共相。對“別相”而言。《大智度論》卷三一:“自相空者:一切法有二種相,總相、別相是二相空,故名為相空。問曰:何等是總相,何等是別相?答曰:總相如無常等,別相者諸法雖皆無常而各有別相,如地為堅相,火為熱相……以是種種名為無我,如是等,名為總相。”參見“ 共相 ”。
不問
(1).不慰問。《周禮·秋官·大行人》:“出入三積,不問壹勞。”
(2).不過問;不詢問。《史記·陳丞相世家》:“ 漢王 以為然,乃出黃金四萬斤,與 陳平 ,恣所為,不問其出入。” 唐 李商隱 《賈生》詩:“可憐夜半虛前夕,不問蒼生問鬼神。” 宋 曾鞏 《兜率院記》:“至於浮屠人雖費如此,皆置不問,反傾府空藏而棄與之。” 夏衍 《不愁沒有工作》:“但是 上海 就是這樣的可以放置不問了嗎?”
(3).不管;無論。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耕田》:“凡耕:高下田,不問春秋,必須燥溼得所為佳。”《敦煌變文集·燕子賦變文》:“雀兒出來,不問好惡,拔拳即搓。” 元 關漢卿 《救風塵》第三折:“不問官妓私科子,只等有好的來你客店裡,你便來叫我。”
(4).不依法處分;不追究刑事責任。 唐 韓愈 《論淮西事宜狀》:“朕即赦 元濟 不問,迴軍討之。”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兵部·武弁殺邑令父子》:“乃父子俱死箠楚,寧非衣冠奇禍,何以置 興 不問? 興 尋病,得伏枕死。” 毛澤*東 《為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而鬥爭》:“在這個問題上,必須實行鎮壓與寬大相結合的政策,即首惡必辦,脅從者不問,立功者受獎的政策,不可偏廢。”
風煙
風塵、煙霧;雲氣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吳均《與朱元思書》
和雨
猶細雨。與驟雨相對。《後漢書·西南夷傳·莋都》:“冬多霜雪,夏多和雨。” 宋 范成大 《陰寒終日兀坐》詩:“臘淺得春全未煖,雪慳和雨最難晴。” 明 文徵明 《晚雨飲子重園亭》詩:“芳草滿庭飛燕子,晚涼和雨在梧桐。”
李軏名句,贈盡梅竹劉信可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