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曹彥約的《奉陪黃帥機訪問元夕戰場歸途見人家園池花木》
全文:
憂世愁腸轉斷蓬,趨時好色上芳藂。
古來只有春平直,披拂年來也不公。
參考注釋
憂世
為時世或世事而憂慮。《孔叢子·記義》:“ 孔子 讀《詩》,及《小雅》喟然嘆曰:‘吾……於《節南山》,見忠臣之憂世也。’” 唐 杜甫 《西閣曝日》詩:“胡為將暮年,憂世心力弱。” 明 李贄 《與周友山書》:“不肖株守 黃麻 一十二年矣,近日方得一覽 黃鶴 之勝,尚未眺 晴川 、游 九峯 也,即蒙憂世者有左道惑眾之逐。” 郭沫若 《蒲劍集·屈原考》:“他的死因並不像一般輕薄者的懷才不遇,而是憂世憤俗,不忍看到祖國淪亡,人民流離無告。”
愁腸
愁苦的心情;鬱結愁悶的心緒
愁腸百結
斷蓬
猶飛蓬。比喻漂泊無定。 唐 王之渙 《九日送別》詩:“今日暫同芳菊酒,明朝應作斷蓬飛。” 宋 柳永 《雙聲子》詞:“晚天蕭索,斷蓬蹤跡,乘興蘭棹東遊。” 明 劉基 《題陸放翁<湖上詩>後》詩:“細看墨蹟成懷古,嘆息他鄉類斷蓬。”
趨時
亦作“趍時”。1.謂努力去適應當時的具體形勢、環境與條件。 漢 王符 《潛夫論·救邊》:“《周書》曰:‘凡彼聖人必趨時。’是故戰守之策,不可不早定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通變》:“趨時必果,乘機無怯。”《資治通鑑·魏邵陵厲公嘉平五年》:“當今伐之,是其厄會;聖人急於趨時,誠謂今日。” 魯迅 《花邊文學·趨時和復古》:“我這裡所用的是普通所謂‘趨時’中的一部分:‘前驅’的意思。”
(2).抓緊時機;及時。《史記·貨殖列傳》:“趨時若猛獸摯鳥之發。”《淮南子·原道訓》:“ 禹 之趨時也,履遺而弗取,冠掛而弗顧。非爭其先也,而爭其得時也。”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麻》:“又諺曰:‘五月及澤,父子不相借。’言及澤急也。夏至後者,匪唯淺短,皮亦輕薄。此亦趨時,不可失也。”《金史·侯摯傳》:“臣請盡力規畫,勸喻農民趨時耕種。”
(3).迎合潮流;迎合時尚。 晉 葛洪 《抱朴子·廣譬》:“體方貞以居直者,雖誘以封國,猶不違情以趨時焉,安肯躐徑以取容乎?” 唐 白居易 《陳中師除太常少卿制》:“不背俗以矯逸,不趍時以沽名。” 嚴復 《救亡決論》:“又何怪委贄通籍之後,以巧宦為宗風,以趨時為秘訣。”
(4).引申指時髦;趕時髦。《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八回:“説的 繼之 也笑了道:‘本來作假是此刻最趨時的事。方才我這裡才商量了一起命案的供詞。你想命案供詞還要造假的,何況別樣。’” 孫中山 《五權憲法》:“近來 中國 底學生們,他無論懂不懂,也要講無政府以為趨時,真是好笑。” 洪深 《屬於一個時代的戲劇》:“還有一點,可以無須乎多聲明的,就是《貧民慘劇》與《趙閻王》都是我閱歷人生,觀察人生,受了人生的刺激,直接從人生里滾出來的。不是趨時的作品。(做文字同穿衣裳一樣會求時髦。)”
好色
貪愛女色
好色之徒
曹彥約名句,奉陪黃帥機訪問元夕戰場歸途見人家園池花木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