曷不歸乎來,於此擅幽獨

方回泝行回溪三十里入婺源縣界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方回的《泝行回溪三十里入婺源縣界》

全文:
軍馬所不到,大山夾長谷。
千載幾離亂,不知有殺戮。
雞犬何晏然,未羨鄠杜曲。
連林望不極,春晚蓊以綠。
其大至如椽,謂之貓頭竹。
苦竹尤清嚴,翠荷森矗矗。
厥上最宜杉,彌嶺亘岡麓。
種杉二十年,兒女婚嫁足。
杉杪以樊圃,杉皮以覆屋。
豬圈及牛柵,無不用杉木。
聯筏下浙河,善價不輕鬻。
山高高至天,爇灰藝畲粟。
又有茗荈利,商販給南北。
憂旱不憂潦,脫如歲不熟。
蕨萁與葛粉,槌搗代糜粥。
豈若水鄉人,雲貴至售骨肉。
醜陋羞冶容,健壽由寡慾。
定非私此邑,大言夸美俗。
行腳遍海內,久久萬輦轂。
萬端墮奸欺,往事杯水覆。
曷不歸乎來,於此擅幽獨
崎嶇犖确間,數步一匍匐。
猶勝見貴公,膝行受恥辱。
寒泉洗塵心,怪石醒醉目。
野叟茅廬邊,買鄰願茲卜。

方回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不歸

(1).不返家。《詩·豳風·東山》:“我徂東山,慆慆不歸。” 清 蒲松齡 《司文郎》:“又聞次年再行鄉試,遂不歸,止而受教。”

(2).不歸還。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盜戶》:“詎惡久假不歸,霸為己有。”

乎來

語氣助詞。用於句末,表疑問和感嘆。《孟子·離婁上》:“﹝ 伯夷 ﹞聞 文王 作,興曰:‘盍歸乎來?’”《孟子·盡心下》:“ 孔子 在 陳 曰:‘盍歸乎來?’”一説“來聲,矣聲通”,“來”讀為“矣”。參閱 章炳麟 《新方言·釋詞》。

於此

(1).在此。 漢 司馬相如 《上林賦》:“順天道以殺伐,時休息於此。”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依世尚同,詭時則異。有一於此,兩非默置。”

(2).如此。 漢 阮瑀 《為曹公作書與孫權》:“思計此變,無傷於孤。何必自遂於此,不復還之。”

(3).至此;至今。 宋 蘇軾 《潮州修韓文公廟碑》:“獨 韓文公 起布衣,談笑而麾之。天下靡然從公,復歸於正,蓋三百年於此矣。”

幽獨

(1).靜寂孤獨。亦指靜寂孤獨的人。《楚辭·九章·涉江》:“哀吾生之無樂兮,幽獨處乎山中。” 唐 杜甫 《久雨期王將軍不至》詩:“天雨蕭蕭滯茅屋,空山無以慰幽獨。” 唐 司空圖 《秋思》詩:“勢利長草草,何人訪幽獨?”

(2).獨處。 清 陳確 《講義二·盡心章》:“古有謂性為天所命者,非推高之詞也,正欲合言之而使學者反求諸幽獨之地焉耳。” 清 譚嗣同 《仁學》二:“莫顯乎微,容色可徵意旨;莫見乎隱,幽獨即是大廷。”

方回名句,泝行回溪三十里入婺源縣界名句

詩詞推薦

曷不歸乎來,於此擅幽獨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