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見桃下栽松感而有作》
全文:
園中種樹群芳滋,幾年榮長紛葳蕤。
或列山側或傍池,同蒙雨露爭參差。
阿誰位置失其宜,山桃下植青松枝。
蜿蜒未放拿空奇,甘為蓊蔽嗟何辭。
春日抽條綠葉彼,勢高獨占陽和私。
蔥蘢待到歲寒遲,吁哉已過煦嫗時。
我欲借問場圃師,種植顛倒意何為。
青松磊落龍鳳儀,山桃弱質人所嗤。
胡居松上茂蔭垂,因循坐令虬枝萎。
自古掄材還若茲,坐對感慨抒幽思。
安得橐駝妙手移,或棄山桃付芟夷。
良材俾沐三春曦,他年梁棟誠堪期。
參考注釋
春日
(1).春天;春季。《詩·豳風·七月》:“春日載陽,有鳴倉庚。” 漢 辛延年 《羽林郎》詩:“胡姬年十五,春日獨當壚。” 唐 寒山 《詩》之六十:“ 洛陽 多女兒,春日逞華麗。” 管樺 《故鄉》:“我被這春日的太陽曬得發熱。”
(2).春天的太陽。 三國 魏 曹冏 《六代論》:“雖壅之以黑墳,煖之以春日,猶不救於枯槁。”《晉書·樂志下》:“仁配春日,威踰秋霜。” 唐 杜牧 《商山麻澗》詩:“雉飛鹿過芳草遠,牛巷雞塒春日斜。”
(3).立春之日。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立春》:“春日,宰執親王百官皆賜金銀幡勝。”
抽條
(1).長出枝條。 宋 張先 《定風波》詞:“素藕抽條未放蓮,晚蠶將繭不成眠。” 曹靖華 《飛花集·艷艷紅豆寄相思》:“這樣寶地,簡直把車桿插下去,都會抽條開花呢!”
(2).長身材。 柯岩 《奇異的書簡·美的追求者》:“兒子那年才十四五歲,還沒抽條,個子不高。”
(3).形容長得瘦長。 克非 《春潮急》三九:“ 鐵雞公 一家人興奮地吃著早飯的時候,有個抽條個兒、年紀輕輕的小伙子……急急忙忙地走進了梨兒園。”
(4).體積縮小。多用於某些食品。《實事白話報》1931.11.20:“分量與中餑餑不差上下,後來因為油、糖、面一貴,漸漸的也就往下抽條。”
獨占
獨自占有
獨占資本
陽和
(1).春天的暖氣。《史記·秦始皇本紀》:“維二十九年,時在中春,陽和方起。” 宋 李昴英 《瑞鶴仙》詞:“想陽和早遍南州,暖得柳嬌桃冶。” 明 劉基 《梅花》詩之三:“不是孤芳貞不撓,陽和爭得上枯枝。”
(2).借指春天。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方正》:“雖陽和布氣,鷹化為鳩,至於識者,猶憎其眼。”《舊唐書·于志寧傳》:“今時屬陽和,萬物生育,而特行刑罰,此謂傷春。” 元 薩都剌 《雪中妃子》詩:“疑是陽和三月暮,楊花飛處牡丹開。”
(3).溫暖;和暖。 唐 陳子昂 《諫刑書》:“獄吏急法,則慘而陰雨;陛下赦罪,則舒而陽和。” 郁達夫 《春風沉醉的晚上》三:“如今到了陽和的春日曬著的這日中,我還不能自覺,依舊穿了這件夜遊的敝袍,在大街上闊步。”
(4).喻指和悅的臉色。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孫文定公》:“公內峻外和,相對者如登 泰 華 ,坐春風,非不陽和熙熙,貯在顏間,而業已置人於青雲上。”
(5).陽氣。 晉 葛洪 《抱朴子·至理》:“接煞氣則彫瘁於凝霜,值陽和則鬱藹而條秀。” 唐 方乾 《除夜》詩:“煦育誠非遠,陽和又欲昇。” 清 姚瑩 《噶瑪蘭台異記》:“澤源與山脈僨興,陰晦與陽和交戰,二氣相薄,梗塞乍通。”
(6).祥和的氣氛。 唐 李白 《古風》之十四:“陽和變殺氣,發卒騷中土。” 唐 楊巨源 《上裴中丞》詩:“政引風霜成物色,語回天地到陽和。” 清 曹寅 《暢春苑張燈賜宴歸舍》詩:“光浮太乙照千門,徧召陽和布密恩。”
(7).借指佳音。 明 孫柚 《琴心記·廷尉伸冤》:“ 長卿 本意九死為期,不意陽和忽布,且喜又復官爵,還令 文園 。”
乾隆名句,見桃下栽松感而有作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