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唐必大母族人

作者:王佐(汝學) 朝代:明代

別唐必大母族人原文

十年遊宦未還鄉,每遇親知倍感傷。

五夜漏催更苦短,兩家情好話偏長。

憑君歷歷詢州里,慰我懸懸念渭陽。

明發分襟還有待,九霄雲路看飛揚。

詩詞問答

問:別唐必大母族人的作者是誰?答:王佐(汝學)
問:別唐必大母族人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別唐必大母族人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陽韻

參考注釋

十年

形容時間長久。《左傳·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 楊伯峻 註:“十年,言其久也。” 唐 賈島 《劍客》詩:“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遊宦

遠離家鄉在官府任職

還鄉

返回鄉里。《南史·劉之遴傳》:“ 武帝 謂曰:‘卿母年德並高,故令卿衣錦還鄉,盡榮養之理。’”《兒女英雄傳》第十五回:“老弟,你這年紀正好給朝廷出力,為什麼倒要告退還鄉。” 聞一多 《紅燭·太陽吟》詩:“太陽啊,刺得我心痛的太陽!又逼走了遊子底一出還鄉夢。”

反轉方向。鄉,通“ 向 ”、“ 嚮 ”。《莊子·漁父》:“顧見 孔子 ,還鄉而立。”

親知

親自體驗獲得的知識

親知源於實踐

感傷

因有所感觸而悲傷。尤指過分的和做作的多愁善感

帶有幾分感傷的心情

他的作品感傷情調太重

哀人易感傷,觸物增悲心。——晉· 張載《七哀》

夜漏

夜間的時刻。漏,古代滴水記時的器具。《周禮·春官·雞人》“大祭祀,夜呼旦以嘂百官” 漢 鄭玄 註:“夜漏未盡,鷄鳴時也,呼旦以警起百官,使夙興。” 唐 韋應物 《驪山行》:“禁仗圍山曉霜切,離宮積翠夜漏長。” 宋 梅堯臣 《和韓仲文西齋閒夜有懷》詩:“冬日每苦短,方愛夜漏永。” 清 馮桂芬 《馬中書傳》:“至 青浦 夜漏三下,銜枚薄城,遲明克之。”

情好

交誼,友情

情好日密。——《三國志·諸葛亮傳》

偏長

一方面的特長。 唐 韓愈 《與袁相公書》:“又習於吏職,識時知變,非如儒生文士,止有偏長。” 清 嚴有禧 《漱華隨筆·夾帶懷挾》:“或駁雜糾紛,或偏長曲技,尤不足以崇聖學而勵真才。”

歷歷

一個個清晰分明

歷歷可數

歷歷在目

州里

(1).古代二千五百家為州,二十五家為里。本為行政建制,後泛指鄉里或本土。《論語·衛靈公》:“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後漢書·周興傳》:“臣竊見光祿郎 周興 ,孝友之行,著於閨門,清厲之志,聞於州里。” 唐 元稹 《楊嗣復授尚書兵部郎中制》:“吏曹郎 嗣復 ,州里秀異,議論宏博,宜其以所長自多。”

(2).指同鄉的人。《晉書·陶侃傳》:“時 豫章國 郎中令 楊晫 , 侃 州里也,為鄉論所歸。 侃 詣之, 晫 曰:‘《易》稱貞固足以幹事, 陶士行 是也。’”

懸懸

(1) 惦記

晝夜懸懸

(2) 遠

懸懸海島

渭陽

(1).《詩·秦風·渭陽》:“我送舅氏,曰至 渭陽 。” 朱熹 集傳:“舅氏, 秦康公 之舅, 晉公子 重耳 也。出亡在外, 穆公 召而納之。時 康公 為太子,送之 渭 陽而作此詩。”後因以“渭陽”為表示甥舅情誼之典。 唐 杜甫 《奉送卿二翁統節度鎮軍還江陵》詩:“寒空 巫峽 曙,落日 渭 陽情。” 清 沉復 《浮生六記·坎坷記愁》:“吾父與君有 渭 陽之誼,欲媳 青君 諒無不允。”

(2).舅父的代稱。 唐 李匡乂 《資暇集·渭陽》:“徵舅氏事,必用 渭 陽,前輩名公,往往亦然。”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四:“ 唐 畢相諴 ,家本寒微,其 渭 陽為 太湖縣 伍伯。” 清 方文 《石臼訪韓元長》詩:“金石千年事,幽靈仰 渭 陽。”自註:“ 梅解三 , 韓 甥也。其遺集可傳,予欲 元長 梓行之。”

明發

(1).黎明;平明。《詩·小雅·小宛》:“明發不寐,有懷二人。” 朱熹 集傳:“明發,謂將旦而光明開發也。二人,父母也。” 唐 王維 《春夜竹亭贈錢少府歸藍田》詩:“羨君明發去,采蕨輕軒冕。” 清 周亮工 《寒食後一日新鄉道上示許傅岩》詩:“烽燧十年歸未得,卻愁明發渡 旃然 。”

(2).謂孝思。 晉 陸機 《思親賦》:“存顧復之遺志,感明發之所懷。”《宋書·禮志四》:“伏惟至尊孝越 姬文 ,情深明發。” 宋 蘇軾 《永安陵等忌辰奏告昭憲等表本》:“顧明發之永懷,仰徽音之如在。”

(3).早晨起程。 晉 陸機 《招隱》詩之二:“明發心不夷,振衣聊躑躅。” 宋 楊萬里 《郡治燕堂庭中梅花》詩:“翁欲還家即明發,更為梅花留一月。”

(4).謂揭發查清。《後漢書·循吏傳序》:“明發姦伏,吏端禁止。”

(5).闡明,發明。《隋書·律曆志上》:“ 焯 皆校定,庶有明發。”《太平廣記》卷二二六引 唐 顏師古 《大業拾遺記·觀文殿》:“其所撰之書,屬辭比事,條貫有序,文畧理暢,互相明發。”

(6). 清 代軍機處草擬上諭有明發、廷寄之別,有關巡幸、上陵、經筵、蠲賑、及內侍郎以上,外臣總兵、知府以上黜陟調補的諭旨,稱為明發,經內閣傳抄以次交於部科。參閱 清 梁章鉅 《樞垣記略·規制一》。

分襟

猶離別,分袂。 唐 王勃 《春夜桑泉別王少府序》:“他鄉握手,自傷關塞之春;異縣分襟,竟切悽愴之路。” 元 薩都剌 《別高照庵》詩:“分襟在今日,握手又何年?” 明 無名氏 《玉環記·范張別皋》:“人生聚散如蓬轉,莫為分襟苦掛牽。”《花月痕》第五十回:“這二人與 荷生 八載分襟,一朝捧袂,傷秋華之宿草,喜春鏡之羅花,真箇説不了別後心事。”

有待

尚待;需要等待

這個問題有待解決

九霄

(1).天之極高處;高空。 晉 葛洪 《抱朴子·暢玄》:“其高則冠蓋乎九霄,其曠則籠罩乎八隅。” 唐 武衡 《同幕中諸公送李侍御歸朝》詩:“ 巴 江暮雨連 三峽 , 劍 壁危樑上九霄。” 徐特立 《言立》詩:“丈夫落魄縱無聊,壯志依然抑九霄。”

(2).道家謂仙人居處。《文選·沉約<游沉道士館>詩》:“鋭意三山上,託慕九霄中。” 張銑 註:“九霄,九天仙人所居處也。” 唐 李白 《明堂賦》:“比乎 崑 山之天柱,矗九霄而垂雲。” 王琦 註:“按道書,九霄之名,謂赤霄、碧霄、青霄、絳霄、黅霄、紫霄、練霄、玄霄、縉霄也。一説以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琅霄、紫霄、火霄為九霄。” 宋 陸游 《長生觀觀月》詩:“獨倚欄桿吹玉笛,道人不怕九霄寒。”

(3).喻皇帝居處。 唐 杜甫 《臘日》詩:“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

(4).借指帝王。 唐 包佶 《奉和常閣老晚秋集賢院即事寄贈徐薛二侍郎》詩:“九霄偏眷顧,三事早提攜。” 唐 黃滔 《敷水廬校書》詩:“九霄無詔下,何事近清塵?”

雲路

(1).雲間,天上。 隋 江總 《游攝山棲霞寺》詩:“煙崖憇古石,雲路排征鳥。” 唐 王勃 《馴鳶賦》:“質雖滯於城闕,策已成於雲路。” 明 屠隆 《綵毫記·汾陽報恩》:“多謝神明救妾身。若非雲路金戈現,怎免 崑岡 玉石焚。” 清 譚嗣同 《述懷》詩:“瀏瀏飄天風,雲路將翔翱。”

(2).上天之路,升仙之路。 南朝 齊 謝超宗 《昭夏樂》:“神娛展,辰斾回。洞雲路,拂琁階。”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沔水上》:“ 公房 升仙之日,壻之行未還,不獲同階雲路。”《雲笈七籤》卷九九:“飄飄上雲路,黯黯入長宵。” 元 白樸 《梧桐雨》第一折:“他此夕把雲路鳳車乘,銀漢鵲橋平。”

(3).高山上的路徑。 唐 盧照鄰 《贈益府裴錄事》詩:“青山雲路深,丹壑月華臨。” 唐 儲光羲 《游茅山》詩之二:“巾車入雲路,理棹瑤溪行。” 明 黎民表 《同鄺別駕蔡山人登九成台》詩:“烽塵正屬談兵日,雲路誰為出世心。”

(4).指遙遠的路程。 南朝 陳 張正見 《從軍行》:“鴈塞秋聲遠,龍沙雲路迷。” 唐 錢起 《登復州南樓》詩:“故人云路隔,何處寄瑤華。” 元 李子中 《賞花時·怨別》套曲:“一自 陽臺 雲路杳,玉簪折難覓鸞膠。”

(5).比喻仕途,高位。《晉書·皇甫謐傳》:“子其鑒先哲之洪範,副聖朝之虛心,沖靈翼於雲路,浴天池以濯鱗。” 南朝 宋 鮑照 《侍郎滿辭閣》:“臣所居職限滿,今便收跡,金閨雲路,從茲自遠。”

飛揚

飛舞;飄揚

塵土飛揚

紙灰飛揚,朔風野大,阿兄歸矣。——清· 袁枚《祭妹文》

詩詞推薦

  • 樊侯廟

    黃庶宋代〕陰森樊侯廟,古木澧水傍。茲民畏如生,奔走豕與羊。家家奉侯諱,若在父母堂。我來憩行役,再拜奠公觴。緬思
  • 西江月

    蕭廷之宋代〕撥動頂門關捩,自然虎嘯龍吟。九還七返義幽深。出入不離玄牝。運用玉爐火候,鼎中練就真金。強兵戰勝便收心
  • 七夕

    乾隆清代〕依然七夕到,那遇閏為遲。虛說緱山鶴,誰知良日麋。曝衣雖劇熱,引扇有清颸。返樸吾恆願,何須乞巧詩。
  • 高梁橋泛舟至昆明湖之作·其三

    乾隆清代〕未踰五日畏炎官,破曉河風又怯寒。不與惟時過去易,無恆者意測來難。
  • 商婦吟

    林景熙宋代〕良人滄海上,孤帆渺何之。十年音信隔,安否不得知。長憶相送處,缺月隨我歸。月缺有圓夜,人去無回期。回期
    別唐必大母族人原文_別唐必大母族人的賞析_古詩文
  • 至泉林三疊舊作韻·其二

    乾隆清代〕橫雲館裡忘機坐,那是前過及此來。最愛林泉若相候,且欣甌研與為陪。子云逝者如斯耳,回嘆末由也已哉。觸目
  • 胡笳十八拍第十一拍

    劉商唐代〕日來月往相催遷,迢迢星歲欲周天。無冬無夏臥霜霰,水凍草枯為一年。漢家甲子有正朔,絕域三光空自懸。幾回
  • 燈夕有感二首

    錢時宋代〕簫鼓分明攪夜闌,山翁和月倚欄乾。兒童爭噪梅花燭,不解將花仔細看。
    別唐必大母族人原文_別唐必大母族人的賞析_古詩文
  • 太上皇帝聖體清康老母進封信安郡太夫人適齋

    樓鑰宋代〕吾母年高絕等倫,痴兒何幸得榮親。九重錫類真千載,八座承恩只一人。共仰外門流慶遠,喜同介弟寵光新。兩家
    別唐必大母族人原文_別唐必大母族人的賞析_古詩文
  • 送趙陸司兵歸使幕

    韓翃唐代〕客路青蕪遍,關城白日低。身趨雙節近,名共五雲齊。遠水公田上,春山郡舍西。無因得攜手,東望轉淒淒。
  • 寒食雨作

    楊萬里宋代〕雙燕沖簾 * 煙,喚驚晝夢聳詩肩。晚寒政與花為地,曉雨能令水作天。桃李海棠聊病眼,清明寒食又來年。老來
  • 渡江雲(春感用清真韻)

    蕭允之宋代〕薔薇開欲謝,峭寒漸少,軒檻俯晴沙。先來愁未了,又聽一聲,新闋落漁家。徘徊佇立,似玉笛、三弄昭華。春晝
  • 上丹霄

    王丹桂元代〕棄浮榮,忘羈絆,勝秋蓬。樂天命、所遇皆通。隨緣一飽,算來奚用祿千鍾。甘閒守拙,捱清貧、豈顧頑銅。陪霞
  • 山寺

    陳宓宋代〕疏林漏曉日,修竹起寒風。鐘鼓催朝暮,千年如此同。
    別唐必大母族人原文_別唐必大母族人的賞析_古詩文
  • 送孔世廣

    張師愚元代〕闕里支宗盛,銓曹選擢優。行堪振鴻羽,豈待敝貂裘。楚澤蒹葭晚,吳鄉橘柚秋。歸程逢勝槩,舟楫得夷猶。
  • 中秋月

    晏殊宋代〕三十六旬內,此時心賞並。中分九秋夜,占斷百宵明。冷照蘭閨澈,光含綺席清。誰知滄海曲,珠蚌最盈盈。
    別唐必大母族人原文_別唐必大母族人的賞析_古詩文
  • 題大隱堂

    侯綬宋代〕千峰美景真堪戀,一點靈源我自閒。居士不緣能解此,豈知深隱在松間。
  • 觀張照書舊作冬夜煎茶之什輒用前韻題之

    乾隆清代〕每攬舊作心常耿,孤負夏炎及冬冷。何來重見張照冊,書我冬夜之煎茗。十年前詩率可刪,自知弗當過已領。而況
  • 和人韻

    辛棄疾宋代〕老來筋力上山遲,過眼風光自崛奇。擬放狂歌花已笑,正羞短髮雪偏垂。谿山能破幾緉屐,風雨連催十二時。且鎖
  • 即事一首次韻祝朝奉十一丈

    晁補之宋代〕平生交遊情,獨處不可乍。那為一馬飲,濁水噴百馬。弦歌高樓上,但恨知者寡。丈人遺世心,口語儻能借。不然
別唐必大母族人原文_別唐必大母族人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