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朱鼎的《皂羅袍》
全文:
閫外金符傳命。
念丹陽喉咽。
責任非輕。
好施謀略往經營。
莫教荊棘萌岐徑。
合:深溝高壘。
堅甲利兵。
華夷威震。
關河肅清。
南都拱手傳君令。
生:忝荷方隅威柄。
感吾君厚寵。
重寄垣屏。
背介:此行去就總難憑逆賊。
難教我背主從邪佞合前小外:太真。
你再把師徒爰整。
羨君侯才略。
遠過良平。
好憑一劍靖滄溟。
四方底定無烽警。
合前生背云:此行雖出世儀舉薦。
只恐面是心非。
去後決行讒謗。
如今不免設一巧計。
以杜讒賊之口假醉介:世儀。
宿昔曾為刎頸。
荷君家汲引。
獲寄長城。
把酒介:擎樽握手與你論平生世儀。
休教忘卻金蘭訂。
參考注釋
方隅
(1).四方和四隅。借指邊疆。《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疆埸騷動,方隅內侵,沒軍喪眾,干戈不息者,邊將之憂也。” 唐 白居易 《杭州刺史謝上表》:“旋屬方隅不寧,朝廷多事。”《前漢書平話》卷上:“念爾福緣名分薄,何能端坐鎮方隅。”
(2).全面積中的一部分。多指邊側之地或角落之地。《周書·任果傳》:“ 任果 字 靜鸞 , 南安 人也。世為方隅豪族,仕於 江 左。” 唐 劉知幾 《史通·載文》:“國止方隅,而言併吞六合;福不盈眥,而稱感致百靈。” 明 徐渭 《<會稽縣誌>諸論》:“僧 一行 之言曰:‘星之與土,以精氣相屬,而不係於方隅。’” 朱自清 《“海闊天空”與“古今中外”》:“‘自知’而不先‘知他’,只是聚在方隅,老死不相往來的辦法;只是‘不可以語冰’的‘夏蟲’,井底蛙,磨坊里的驢子之流而已。”
(3).借指拘於一偏。 清 顧炎武 《復陳藹公書》:“當世之通人偉士,自結髮以來奉為師友者,蓋不乏人,而未敢存門戶方隅之見也。”
(4).指邊和角。 鄭觀應 《盛世危言·技藝》:“否則方隅不準,鉤鬭難工。”
(5).方位。 宋 周煇 《清波雜誌》卷十:“若創建第宅,趣於落成,歲月方隅,或犯所禁,且不忖分量,唯務壯麗,禍不旋踵,自速其釁者多矣。”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四:“ 天井水 亦曰 龍陂 , 酈道元 曰:‘廣圓二百餘步,在 靈豀 東江 隄內。水至淵深,有龍見於其中,故曰 龍陂 。’以方隅求之,毫釐不失。”
威柄
威權,權力。《鶡冠子·學問》:“處兵者,威柄所持,立不敗之地也。”《後漢書·丁鴻傳》:“夫威柄不以放下,利器不可假人。” 李賢 註:“威柄,謂《周禮》之八柄,即爵、祿、生、置、予、奪、廢、誅也。” 宋 曾鞏 《慈聖光獻皇太后輓詞》之二:“ 和熹 未寤還威柄, 明德 猶疎抑外家。” 清 譚獻 《<金元詩錄>序》:“感威柄之褻越,悼徵賦之繁重。”
朱鼎名句,皂羅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