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沈守正的《委羽洞》
全文:
步出小南門,水流石齒齒。
作意認羽山,重巒互峛崺。
褰裳一就之,意敗不可止。
一竇小於拳,深入不過咫。
聞櫓聲而還,記者何其侈。
洞天三十六,其二乃如此。
予凡五往來,反覆究所以。
或者桑田改,不然非故址。
奉林去巳久,野老無惇史。
揮手謝之去,不復如往矢。
匪予辱名山,畫餅良可恥。
參考注釋
作意
(1).著意;加意。 唐 陸龜蒙 《幽居有白菊一叢因而成詠呈知己》詩:“月中若有閒田地,為勸 嫦娥 作意栽。” 宋 陳與義 《遙碧軒作呈使君少隱時欲赴召》詩:“君為邊城守,作意邀山入窗牖。”
(2).指故意、特意。 唐 杜甫 《江頭五詠花鴨》詩:“稻粱霑汝在,作意莫先鳴。”《古今小說·閒雲庵阮三償冤債》:“昨日又承他送些小菜來看我,作意備些薄禮,來日到他府中作謝。” 清 王士禛 《寄陳伯璣金陵》詩:“東風作意吹楊柳,緑到 蕪城 第幾橋?”
(3).注意。 唐 蔣防 《玄都樓桃》詩:“紅軟滿枝須作意,莫交 方朔 施偷將。”《新唐書·李絳傳》:“帝每閲視,顧左右曰:‘而等宜作意,勿為如此事。’”
(4).起意;決意。 唐 張籍 《寄昭應王中丞》詩:“春風 石瓮寺 ,作意共君游。”
(5).著作的本意。《漢書·藝文志》:“﹝《書》﹞凡百篇,而為之序,言其作意。” 郭沫若 《孔雀膽·後記》:“在寫作時當然也加上了一層作意,現代人所說的主題。”
羽山
山名。 舜 殺 鯀 之處。《書·舜典》:“殛 鯀 於 羽山 。” 晉 王嘉 《拾遺記·夏禹》:“海民於 羽山 之中,修立 鯀 廟。四時以致祭祀,常見玄魚與蛟龍跳躍而出,觀者驚而畏矣。” 清 李漁 《玉搔頭·極諫》:“休念我殛 羽山 鯀 罪幾希;且看你輔 重華 禹 功多少。” 魯迅 《故事新編·理水》:“大家終於知道 鯀大人 因為治了九整年的水,什麼效驗也沒有,上頭龍心震怒,把他充軍到 羽山 去了。”
重巒
猶重岩。 北周 庾信 《和從駕登雲居寺塔》:“重巒千仞塔,危磴九層臺。”
峛崺
(1).邐迤。連綿不斷貌。 漢 揚雄 《法言·吾子》:“觀書者,譬諸觀山及水,升 東嶽 而知眾山之峛崺也。” 明 王慎中 《登金山口絕頂》詩:“瞻峯皆峛崺,陟澗數回緬。” 清 惲敬 《望仙亭記》:“ 谷鹿州 之東,接 京家山 ,陂陁峛崺,具隈蔚之盛。”
(2).供上下行走的斜道。《漢書·揚雄傳上》:“登降峛崺,單埢垣兮。” 顏師古 註:“峛崺,上下之道也。”
沈守正名句,委羽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