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惟兩府歌利濟,通省士庶情俱暢

乾隆登棲霞最高峰眺望作歌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登棲霞最高峰眺望作歌》

全文:
我昨進舟來,棲霞高峰半天望。
及至今日徐徐登,便民港水眼底漾。
由港而江通潮汐,舊稱險處黃天盪。
避險就安誠便民,兩府行舟永無恙。
不惟兩府歌利濟,通省士庶情俱暢
然而江中仍有舟,圖利忘害憐眾狀。
邇日作炎,其熱難堪。
比及造極,爽拂風尖。
身既適矣心亦恬,於是息江港安險之幻境,置魏吳機械之浮談。
歌留石碑傍花龕,萬劫佑我黎與黔。
古希誠老矣,南巡願罷安福帆。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不惟

(1).不僅;不但。《書·酒誥》:“罔敢湎於酒,不惟不敢,亦不暇。” 宋 范成大 《照田蠶行》:“不惟桑賤穀芄芄,仍更苧麻無節菜無蟲。” 馮德英 《苦菜花》第十二章:“過了一天又一天,到現在不惟沒等到,村里關於他們的風言風語倒漸漸聽不到了。”

(2).豈非。《三國志·魏志·王昶傳》:“掩人者人亦掩之,陵人者人亦陵之。故三 郤 為戮於 晉 , 王叔 負罪於 周 ,不惟矜善自伐好爭之咎乎!”

(3).不思慮。《書·酒誥》:“惟荒腆於酒,不惟自息乃逸。” 孔 傳:“不念自息。”《文選·王粲<贈文叔良>詩》:“視明聽聰,靡事不惟。” 李善 注引《字林》:“惟,思也。”

兩府

指行使宰輔權的兩個重臣及其所在的機構。如 漢 代的丞相和御史, 宋 代的中書省和樞密院等。《漢書·翟方進傳》:“故事,司隸校尉在司直下,初除,謁兩府。” 顏師古 註:“丞相及御史也。” 唐 韓愈 《送張侍郎》詩:“司徒東鎮馳書謁,丞相西來走馬迎,兩府元臣今轉密,一方逋寇不難平。”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二:“蓋樞密使 唐 制以內臣為之,故常與內諸司使、副為伍。自 後唐 莊宗 用 郭崇韜 ,與宰相分秉朝政,文事出中書,武事出樞密,自此之後,其權漸盛,至今朝遂號為兩府。事權進用,祿賜禮遇,與宰相均。”《續通志·貳臣傳一》:“蓋自 唐 迄 明 之初,身都兩府而不能扶危定傾,廟鼎已移,台鉉再辱,則有 李琪 。”

利濟

救濟;施恩澤。 五代 齊己 《送譚三藏入京》詩:“阿闍梨與佛身同,灌頂難施利濟功。”《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七:“特求法師廣施妙法,利濟冥途。”

士庶

(1).士人和普通百姓。亦泛指人民、百姓。《管子·大匡》:“君有過,大夫不諫;士庶人有善而大夫不進,可罰也。”《司馬法·天子之義》:“天子之義必純取灋天地,而觀於先聖;士庶之義必奉於父母,而正於君長。故雖有明君,士不先教不可用也。”《宋書·王弘傳》:“諸議雲士庶緬絶,不相參知,則士人犯法,庶民得不知。若庶民不許不知,何許士人不知?” 唐 元稹 《陽城驛》詩:“我實 唐 士庶,食 唐 之田疇;我聞天子憶,安敢專自由。” 清 方苞 《讀<經解>》:“學者循誦《易》、《詩》、《書》、《春秋》之文,而虛言其義,有得有失,一如記所稱。而《禮》則湮沉殘缺,每至郊廟大議,眾皆冥昧而莫知其原。閭閻士庶,喪祭賓婚,蕩然一無所守,而競於淫侈。”

(2).士族和庶族。《宋書·恩倖傳論》:“ 周 漢 之道,以智役愚,臺隸參差,用成等級; 魏 晉 以來,以貴役賤,士庶之科,較然有辨。” 南朝 梁 沉約 《奏彈王源》:“風聞 東海 王源 ,嫁女與 富陽 滿氏 ……竊尋 璋之 ( 滿璋之 )姓族,士庶莫辨。”《南史·王球傳》:“時中書舍人 徐爰 有寵於上,上嘗命 球 及 殷景仁 與之相知。 球 辭曰:‘士庶區別,國之章也。臣不敢奉詔。’上改容謝焉。”

乾隆名句,登棲霞最高峰眺望作歌名句

詩詞推薦

不惟兩府歌利濟,通省士庶情俱暢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