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王翃的《水調歌頭·贈蔡無能》
全文:
君果何為者,落落視群情。
高談四座傾耳,氣掩燭花明。
亦有英雄眉宇,佐以縱橫學術,長嘯自生平。
貧賤而肆忘,吾不失同醒。
安車受,諸侯聘,歷神京。
疏草空存大計,白首負虛名。
國是今來誰問,徒自拊髀追痛,槁泣且留聲。
天地欲如此,勿謂人無能。
參考注釋
高談
亦作“ 高譚 ”。1.侃侃而談,大發議論。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誌·接識》:“是故多陳處直,則以為見美,靜聽不言,則以為虛空,抗為高談,則為不遜。” 北周 庾信 《預麟趾殿校書和劉儀同》:“高譚變白馬,雄辯塞 飛狐 。” 明 許承欽 《將相談兵歌題蔡懷真畫冊》詩:“蟹羹魚炙行日夕,高談話昔情逾敦。” 茅盾 《子夜》三:“可是--平常日子高談‘男女之大防’的,豈非就是他這班‘社會的棟樑’么?”
(2).不切實際的議論。 晉 葛洪 《抱朴子·官理》:“昔 衞靈 聽聖言而數驚, 秦孝 聞高談而睡寐。”
(3).高明的談吐;高尚的言談。 南朝 梁 蕭統 《講解將畢賦三十韻詩依次用》:“高談屬時勝,寡聞終自恧。” 宋 秦觀 《送喬希聖》詩:“杖藜對客騁高談,自覺胸襟輩 堯 禹 。” 清 吳偉業 《哭志衍》詩:“高譚羣兒驚,健筆小儒怍。”
四座
指坐在周圍的人
她那燦爛的音色和深沉的感情驚動了四座。——《第二次考試》
傾耳
謂側著耳朵靜聽。《史記·淮陰侯列傳》:“農夫莫不輟耕釋耒,褕衣甘食,傾耳以待命者。” 唐 章碣 《陪浙西王侍郎夜宴》詩:“小儒末座頻傾耳,祗怕城頭畫角催。” 葉聖陶 《窮愁》:“老母傾耳 阿松 榻,微聞轉側。”
燭花
(1) 燭心燃燒時結成的花狀物
(2) 指蠟燭的火焰
燭花明
王翃名句,水調歌頭·贈蔡無能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