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偶讀》
全文:
偶讀蒙莊第二篇,知通適得固精義。
其不達者勞神明,因取狙公以為譬。
此語其然豈其然,吾謂漆園未深思。
格物可以驗諸人,固有同歸而一致。
常平創之耿壽昌,出陳易新永不匱。
秋借春償即朝三,春借秋償即朝四。
眾狙喜怒謂為愚,何不人情一揣試。
參考注釋
常平
(1).古代一種調節米價的方法。築倉儲谷,谷賤時增價而糴,谷貴時減價而糶。 漢宣帝 時 耿壽昌 首創。 宋 高承 《事物紀原·利源調度·常平》:“ 漢宣帝 時數豐稔, 耿壽昌 奏諸邊郡以穀賤時增價糴入,貴則減價糶出,名曰‘常平’,此其始也。”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常平》:“惠民之法,莫善於常平,然有法無人,胥歸無益。”
(2).即常平倉。《宋史·食貨志上》:“ 淳化 三年,京畿大穰,分遣使臣於四城門置場,增價以糴,虛近倉貯之,命曰常平,歲飢即下其直予民。” 北周 庾信 《羽調曲》:“錢則都內貫朽,倉則常平粟紅。”
(3).長期平衡。《新唐書·劉晏傳》:“諸道巡院,皆募駛足,置驛相望,四方貨殖低昂及它利害,雖甚遠,不數日即知,是能權萬貨重輕,使天下無甚貴賤而物常平,自言如見錢流地上。”
壽昌
長壽昌盛。《晉書·穆帝紀》:“督護 戴施 獲其傳國璽,送之,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壽昌’,百僚畢賀。” 唐 杜甫 《寄韓諫議注》詩:“ 周南 留滯古所惜, 南極老人 應壽昌。” 明 劉基 《處州分元帥府同知副都元帥石末公德政碑頌》:“祝公於天,錫公壽昌。”
出陳易新
猶吐故納新。去掉舊的換成新的。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蒞任·查交代》:“倉穀與庫銀並重,今有常平捐穀,照地畝勸輸穀,各有款項。且每年出陳易新,或糶或貸,俱秋收時還倉。” 清 沉德潛 《旱》詩:“往者湛恩下南國,截槽十萬防災凶。出陳易新有良法,要今 江 左無疲癃。”
不匱
不竭;不缺乏。《詩·大雅·既醉》:“孝子不匱,永錫爾類。” 毛 傳:“匱,竭。” 鄭玄 箋:“孝子之行非有竭極之時。”《國語·魯語上》:“民求不匱於財,而神求優裕於享者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原道》:“旁通而無滯,日用而不匱。” 明 沉德符 《野獲編·戶部·西北水田》:“若得依今法墾得七千頃,可得穀二百萬百,非獨 天津 餉足,而司農亦不匱矣。”
乾隆名句,偶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