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曠覽台作歌》
全文:
每登曠覽台,無不作歌酬。
茲來作歌歌何事,乃因衛輝一帶連遭旱而憂。
他處二三寸則已接潤,彼因亢久赤地千里袤。
他處四五六寸可即稱透,彼惟一二寸被終非優。
以此日夜慮民窘,緩徵加賑乃至今歲正供胥免收。
此台曠覽足以騁遠眸,南望弗見彼民溝壑流,雖雲弗見心繫悠。
亦幸弗見耳,設見吾民困苦狀,食將不能下咽增惄愁。
參考注釋
他處
別處。 唐 韓愈 《張中丞傳後敘》:“苟此不能守,雖避之他處何益?” 唐 薛能 《望蜀亭》詩:“前軒一望無他處,從此 西川 只在心。” 魯迅 《書信集·致臺靜農》:“ 上海 學校,亦不復有乾淨土;尚當向他處一打聽也。”
一二
(1) 一兩個;少數
常有一二。——清·洪亮吉《治平篇》
一二人立決。——清·方苞《獄中雜記》
(2) 一點點,一些
略知一二
(3) 少數;一兩個
邀請一二知己
(4) 逐一
一二談也。——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
乾隆名句,曠覽台作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