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陳陶的《泉州刺桐花詠兼呈趙使君》
全文:
仿佛三株植世間,風光滿地赤城閒。
無因秉燭看奇樹,長伴劉公醉玉山。
海曲春深滿郡霞,越人多種刺桐花。
可憐虎竹西樓色,錦帳三千阿母家。
石氏金園無此艷,南都舊賦乏靈材。
只因赤帝宮中樹,丹鳳新銜出世來。
猗猗小艷夾通衢,晴日薰風笑越姝。
只是紅芳移不得,刺桐屏障滿中都。
不勝攀折悵年華,紅樹南看見海涯。
故國春風歸去盡,何人堪寄一枝花。
赤帝常聞海上游,三千幢蓋擁炎州。
今來樹似離宮色,紅翠斜欹十二樓。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只是
(1) 僅僅是
我來找你,沒有什麼要緊的事兒,只是拉拉家常罷了
(2) 但是
他的作業全做對了,只是字寫得不夠端正
紅芳
指紅花。 唐 陳子昂 《感遇詩》:“但恨紅芳歇,凋傷感所思。” 前蜀 韋莊 《訴衷情》詞:“碧沼紅芳煙雨淨,倚蘭橈。” 元 張翥 《水龍吟·廣陵送客》詞:“把餘妍分與,西風染就,猶堪愛,紅芳媚。” 清 陳維崧 《金鳳鉤·春夜同展成飲御之齋頭感舊》詞:“紅芳正好,濃香乍飽,俊眼相看如許。”
不得
用在動詞後面,表示不可以或不能夠
吾不得而見之矣。——清·袁枚《黃生借書說》
刺桐
(1).樹名。亦稱海桐、山芙蓉。落葉喬木。花、葉可供觀賞,枝幹間有圓錐形棘刺,故名。原產 印度 、 馬來亞 等地,我國 廣東 一帶亦多栽培。舊時多入詩。亦以指刺桐之花。 唐 羅鄴 《放鴨》詩:“好倚青山與碧溪,刺桐毛竹待雙棲。” 唐 朱慶餘 《南嶺路》詩:“經冬來往不踏雪,盡在刺桐花下行。” 前蜀 李珣 《南鄉子》詞之十:“相見處,晚晴天,刺桐花下越臺前。” 宋 蘇軾 《海南人不作寒食而以上巳上冢》詩:“記取城南上巳日,木棉花落刺桐開。” 清 孫枝蔚 《論詩》詩:“紙作牡丹工剪刻,何如堦下刺桐花。”
(2).今 福建省 泉州市 的別稱。 唐 時環城皆種植刺桐,故稱。亦名 桐城 。 宋 元 時代伊*斯*蘭旅行家東來,常以 刺桐 一名記入其行紀。《馬可波羅行紀》中亦以 刺桐 稱 泉州 。
屏障
(1).亦作“ 屏鄣 ”。屏風。《晉書·阮籍傳》:“ 籍 乘驢到郡,壞府舍屏鄣,使內外相望,法令清簡。” 唐 杜甫 《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歌》:“貴戚權門得筆跡,始覺屏障生光輝。” 元 白樸 《牆頭馬上》第一折:“小姐,佳人才子為甚都上屏障,非同容易也呵!” 明 劉基 《發普濟過明覺寺至深居記》:“諸峯鹹外列如屏障,故寺高不露。”參見“ 屏風 ”。
(2).泛指遮蔽、阻擋之物。 唐 李山甫 《山中依韻答劉書記見贈》:“野寺連屏障,左右相裴回。”《明史·王復傳》:“險隘俱在內地,而境外乃無屏障,止憑墩堡以守。” 艾青 《在浪尖上》詩:“他是一架大山--敵人難於逾越的屏障。”
保護,遮蔽。 明 朱有燉 《風月牡丹仙》第三折:“從今俺皆尊讓牡丹仙,願情在他四圍屏障奉侍他也。” 楊朔 《洗兵馬》卷上一:“山頭上長滿赤松、杉松、落葉松,莽莽蒼蒼的,是屏障 南韓 的一道險要門戶。”
中都
(1).京都。《史記·平準書》:“漕轉 山東 粟,以給中都官。” 司馬貞 索隱:“中都,猶都內也。”《宋書·索虜傳》:“使中都有鳴鸞之響,荒餘懷來蘇之德。” 宋 王安石 《乞制置三司條例》:“遠方有倍蓰之輸,中都有半價之鬻。”
(2).指一般城市。 五代 陳陶 《泉州刺桐花詠》之三:“只是紅芳移不得,刺桐屏障滿中都。”
陳陶名句,泉州刺桐花詠兼呈趙使君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