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江源的《展墓次楊景昌韻》
全文:
薄宦羈人不自由,十年湖海負松楸。
幸叨五鼎慚終養,三復蓼莪空淚流。
參考注釋
五鼎
(1).古代行祭禮時,大夫用五個鼎,分別盛羊、豕、膚(切肉)、魚、臘五種供品。見《儀禮·少牢饋食禮》。《孟子·梁惠王下》:“前以三鼎,而後以五鼎與?” 明 陸采 《懷香記·欽賜異香》:“莫把年華空斷送,整五鼎三牲脩供。” 明 沉受先 《三元記·辭親》:“前呼後擁,顯親揚名,也勝是死後三牲五鼎之祭。”
(2).見“ 五鼎食 ”。
終養
奉養父母,以終其天年。多指辭官歸家以終養年老親人。《詩·小雅·蓼莪序》:“蓼莪,刺 幽王 也。民人勞苦,孝子不得終養爾。” 鄭玄 箋:“不得終養者,二親病亡之時,時在役所不得見也。” 晉 李密 《陳情表》:“臣 密 今年四十有四,祖母 劉 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而報養 劉 之日短也。烏鳥私情,願乞終養。” 清 昭槤 《嘯亭雜錄·陸中丞》:“撫 楚 時,見屬吏有篤老親猶來赴補,惻然憫之,奏官員凡親年七十,雖有次丁,俱許終養,一時中外人歸養者千餘人。”
三復
猶言三遍。《新唐書·忠義傳中·張巡》:“讀書不過三復,終身不忘。”
謂反覆誦讀。 晉 陶潛 《答龐參軍》詩序:“三復來貺,欲罷不能。” 唐 李白 《任城寺大鐘銘》:“天書褒榮,輝之簡牘,稽首三復,子孫其傳。” 金 宇文虛中 《姑蘇滕惇禮榜所居閣曰齋心》詩:“老夫未涉天游趣,三復《南華》第四篇。” 董*必*武 《我國抗戰四周年之民主政治》:“‘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這兩句古語,值得政府當局三復的。”參見“ 三復白圭 ”。
蓼莪
《詩·小雅》篇名。此詩表達了子女追慕雙親撫養之德的情思。後因以“蓼莪”指對亡親的悼念。《後漢書·清河孝王劉慶傳》:“﹝諸王﹞常有《蓼莪》、《凱風》之哀。” 宋 蘇軾 《謝生日詩啟》:“《蓼莪》之感,迨衰老而不忘。” 明 夏完淳 《寒日掃墓》詩:“ 王褒 私教授,長起《蓼莪》哀。”
江源名句,展墓次楊景昌韻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