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邇日(六月初二日作)》
全文:
邇日常作雲,亦復時為雨。
所惜非優渥,不過潤寸許。
西南陰勢濃,保陽被霖否。
待之無佳音,原為憂旱苦。
曉接豫撫奏,似覺沾恩普。
二三四五寸,仍無濟涸土。
即其稱已種,繼澤尚延佇。
何時遍霈膏,憂方釋心所。
參考注釋
之無
(1).之字與無字。 唐 白居易 《與元九書》:“僕始生六七月時,乳母抱弄於書屏下,有指無字之字示僕者,僕雖口未能言,心已默識。” 金 元好問 《贈利州侯神童》詩:“極知之無不足訝,更恐洛誦難為功。”
(2).借指簡單易識之字。 明 劉元卿 《賢奕編·應諧·乍解張皇》:“ 汝 有田舍翁,家貲殽盛,而累世不識之無。”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醫術》:“張曰‘我僅識之無耳,烏能是?’道士笑曰:‘迂哉!名醫何必多識字乎?但行之耳。’”
佳音
好的訊息
佇盼佳音
乾隆名句,邇日(六月初二日作)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