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口沙含漲影退,樹根草掛蔓絲長

乾隆塞山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塞山》

全文:
塞山過雨易生涼,清曉居然換袷裳。
谷口沙含漲影退,樹根草掛蔓絲長
稱心野景呈虛牖,極目秋田蘇遠岡。
傍午轉暄真恰當,為催萬頃稼雲黃。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谷口

(1).山谷的出入口。《六韜·分險》:“衢道谷口,以武衝絶之。” 唐 王維 《歸輞川作》詩:“谷口疎鐘動,漁樵稍欲稀。” 清 黃景仁 《偕邵元直游吾谷》詩:“此間看山復看楓,谷口敞與平原同。”

(2).古地名。又名 瓠口 。在今 陝西 禮泉 東北。 西漢 於此置 谷口縣 , 東漢 廢。因位於 九嵕山 東、 仲山 西,當 涇水 出山之處,故謂之 谷口 。古時相傳為 黃帝 升仙的地方。也稱 寒門 。《漢書·郊祀志上》:“其後 黃帝 接萬靈 明庭 。 明庭 者, 甘泉 也。所謂 寒門 者, 谷口 也。” 顏師古 注引 服虔 曰:“ 黃帝 升仙之處也。”又註:“ 谷口 , 仲山 之 谷口 也……以 仲山 之北寒涼,故謂此谷為 寒門 也。”

(3).古地名。在今 陝西 淳化 西北。 秦 時於此置 雲陽縣 。《戰國策·秦策三》:“ 范雎 曰:‘大王之國,北有 甘泉 、 谷口 。’” 鮑彪 註:“在 雲陽 。” 西漢 末年,高士 鄭朴 (字 子真 )曾隱居於此。 漢 揚雄 《法言·問神》:“ 谷口 鄭子真 ,不屈其志,而耕乎巖石之下,名震於京師。” 唐 李白 《贈韋秘書子春》詩:“ 谷口 鄭子真 ,躬耕在巖石。” 王琦 注引《雍錄》:“ 谷口 在 雲陽縣 西四十里, 鄭子真 隱於此。”後借指隱者所居之處。 元 楊奐 《得邳大用書復寄》詩:“ 谷口 知何似,他年願卜隣。” 清 錢謙益 《高郵道中簡顧所建》詩:“負耒我今歸 谷口 ,驚弓君莫問壺頭。”

樹根

樹的根部

乾隆名句,塞山名句

詩詞推薦

  • 玉芙蓉

    王錂明代〕淨:臣登徒履進酒。神樞繞殿明。華渚飛虹影。看桃華斂實。椿樹含榮。攜將銅狄千春頌。並取瑤函十賚文。合:
  • 雪夜二首

    王鎡宋代〕松屋篝燈伴夜闌,閉門不管雪花寒。調朱旋滴梅瓶水,讀過唐詩再點看。
  • 十一月六日星變召對紀事

    王士禎清代〕明河寒已沒,白氣亘宵長。掩月光疑晝,經天夜有芒。轉輸窮蜀道,邊計切秦疆。見說蓬萊仗,公卿近御床。
  • 僧師源畫觀音贊

    陸游宋代〕三世如來同一鬨,大雨料作補陀夢。佛子無財可修供,尺紙寸毫俱妙用。寳纓天冠儼四眾,長年造極筆愈縱。唯師
  • 八聲甘州 依託何仙姑,見嗚鶴餘音卷六

    佚名宋代〕千門萬戶,盡七傾八倒,掘地尋天。真箇玄妙,返作笑胡言。無為大道人行少,向*怪途中,有萬千傷感,**卻
  • 西直門外·其一

    乾隆清代〕清曉輕輿趁爽移,法宮又屆致齋時。麥秋禾黍新沾雨,雖是回蘇尚待滋。
  • 臨江仙

    譚處端元代〕稽首吾門諸道友,降心向外休尋。等閒容易費光陰。修行何是苦,不了我人心。滅取無明三孽火,勿令境上相侵。
    谷口沙含漲影退,樹根草掛蔓絲長 詩詞名句
  • 病中感懷

    李煜唐代〕憔悴年來甚,蕭條益自傷。風威侵病骨,雨氣咽愁腸。夜鼎唯煎藥,朝髭半染霜。前緣竟何似,誰與問空王。
    谷口沙含漲影退,樹根草掛蔓絲長 詩詞名句
  • 玉漏遲 和人中秋韻

    張野元代〕桂香浮綠酒。持杯邀月,何愁佳友。欲寫秋光,鈍筆近來如帚。空對珠宮貝闕,恍夜色、明于晴晝。休憶舊。人情
  • 閒趣

    陸游宋代〕堅閉門來又過冬,一裘且復擁龍鍾。不辭陋巷如漿冷,自愛新醅似粥醲。迎婦橋邊燈煜煜,賽神林外鼓冬冬。豈惟
谷口沙含漲影退,樹根草掛蔓絲長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