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六日星變召對紀事原文
明河寒已沒,白氣亘宵長。
掩月光疑晝,經天夜有芒。
轉輸窮蜀道,邊計切秦疆。
見說蓬萊仗,公卿近御床。
詩詞問答
問:十一月六日星變召對紀事的作者是誰?答:王士禎
問:十一月六日星變召對紀事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十一月六日星變召對紀事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王士禎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禎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陽韻 出處:漁洋山人精華錄卷九
2. 是日有裁併秦蜀制府之命
參考注釋
明河
天河,銀河。 唐 宋之問 《明河篇》:“明河可望不可親,願得乘槎一問津。” 宋 歐陽修 《秋聲賦》:“星月皎潔,明河在天。” 黃節 《七夕園坐夜歸同菑叟》詩:“雨後明河淡欲流,病餘不覺已成秋。”
白氣
(1).白色的雲氣。古人迷信,以為是刀兵之象。《漢書·谷永傳》:“白氣起東方,賤人將興之表也。”《後漢書·郎顗傳》:“書玉板之策,引白氣之異。”《三國志·魏志·王肅傳》:“此歲,白氣經天。” 宋 曾鞏 《與孫司封書》:“ 皇祐 三年, 邕 有白氣起廷中,江水橫溢,司戶 孔宗旦 以為兵象。” 清 黃遵憲 《述懷》詩:“白氣十丈長,狼星影未匿。”
(2).指水蒸氣。 姚雪垠 《長夜》一:“兩個推土車的 山東 大漢,急促地喘息著,從嘴裡不斷地噴出白氣。”《青海湖》1986年第11期:“爐子裡的柴呼呼地燒著,茶壺歡快地噝噝叫,壺嘴裡吐著一縷縷白氣。”
(3).雀醫草的別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十一·雜草》。
月光
月亮的光線
轉輸
(1).運輸。《史記·酈生陸賈列傳》:“夫 敖倉 ,天下轉輸久矣,臣聞其下迺有藏粟甚多。” 唐 吳兢 《貞觀政要·征伐》:“士馬疲於甲冑,舟車倦於轉輸。” 嚴復 《原強》:“故凡其耕鑿陶冶,織絍牧畜,上而至於官府刑政,戰守、轉輸、郵置、交通之事,與凡所以和眾保民者,精密廣大,較吾 中國 之所有,倍蓰有加焉。”
(2).周轉輸入。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廣東起義前後清方檔案》:“苟無大宗官款為之轉輸,則市面傾倒,而官銀錢局亦倒。”
蜀道
蜀 中的道路。亦泛指 蜀 地。 唐 李白 《蜀道難》詩:“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 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唐 溫庭筠 《過華清宮二十二韻》:“早梅悲 蜀 道,高樹隔 昭 丘。”《隸續·漢建平郫縣碑》 宋 洪适 釋:“右《建平郫縣碑》二十九字。 建平 者, 哀帝 之紀年,其五年已改為 元壽 矣……殆 蜀 道未知改元爾。”《三國演義》第六十回:“ 修 謂 松 曰:‘ 蜀 道崎嶇,遠來勞苦。’” 陳毅 《詠三峽》:“ 蜀 道真如天, 江 行萬山間。”
邊計
(1).守邊之計。 唐 高適 《贈別王十七管記》詩:“轉戰輕壯士,立談有邊計。” 明 盧象昇 《請留中軍疏》:“ 朝儀 ( 童朝儀 )在 大同 頗久,熟於邊計虜情。” 王闓運 《<桂陽州志>序》:“鳳策國用,始建邊計。”
(2).用於守邊的財餉;邊防費用。《宋史·食貨志下六》:“自變法以來,京師積錢多,邊計不聞告乏。” 明 盧象昇 《屯政疏》:“今飢饉荐臻,蒼黎骨立,軍需日耗,邊計日蹙,終無補救之方。”《清史稿·食貨志四》:“自官運商銷,計本年邊計各額引全數銷清外,復帶銷積引萬餘。”
見說
(1).告知,說明。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三:“牽牛人乃驚問曰:‘何由至此?’此人見説來意,並問此是何處。”
(2).猶聽說。 唐 李白 《送友人入蜀》詩:“見説 蠶叢 路,崎嶇不易行。”《初刻拍案驚奇》卷八:“今日見説,卻記得你前年間曾言 蘇州 所遇,果非虛話了。” 清 李漁 《蜃中樓·離愁》:“見説紅顏薄命,不信今生心兒願兒果得盈。”
蓬萊
又稱“蓬壺”。神話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另兩座為“方丈”、“瀛洲”)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李商隱《無題》
公卿
(1).三公九卿的簡稱。《儀禮·喪服》:“公卿大夫室老士貴臣。”《論語·子罕》:“出則事公卿,入則事父兄。”《後漢書·陳寵傳》:“及 竇憲 為大將軍征 匈奴 ,公卿以下及郡國無不遣吏子弟奉獻遺者。” 劉師培 《悲佃篇》:“試徵之 周代 天子立官,自公卿至胥徒,約五萬九千四百餘人。”
(2).泛指高官。 漢 荀悅 《漢紀·昭帝紀》:“ 始元 元年,春二月。黃鵠下 建章宮 太液池中,公卿上壽。” 唐 元稹 《祭禮部庾侍郎太夫人文》:“公卿委累,賢彥駢繁。” 明 方孝孺 《君子齋記》:“為君子矣,雖不為公卿,無害也;為公卿而不足為君子,其如公卿何。” 嚴復 《和荊公<賈生>》詩:“賦鵬深情人不解,祇言未得作公卿。”
(3).指丈夫。《敦煌曲子詞·鳳歸雲》:“待公卿迴故日,容顏憔悴,彼此何如。” 蔣禮鴻 曰:“‘公卿’指丈夫,這和阿曹婆詞稱丈夫為‘君王’相同。俗文學裡的所謂‘官人’,實際和公卿的意義也相同。”見《敦煌變文字義通釋》。
近御
指帝王的親近侍從。 清 姚鼐 《張逸園家傳》:“留守內監為僧者曰 於文煥 ,君一日行道,見其橫肆,立呼至杖之。於是 熱河 內府總管怒奏君擅杖近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