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阮謙的《秋懷》
全文:
頹日不再旦,逝水無西流。
秋氣日已深,羅幃風颼颼。
感物生憂傷,託辭通蹇修。
伯牙久不作,欲見已無由。
獨坐彈鳴琴,曲成復何求。
我昔游燕趙,僶俛聽弦歌。
王侯郁冠蓋,歡宴何其多。
日月麗中天,立馬懷山河。
白雪成寡和,妙舞激陽阿。
歸來感楚吟,白圭尚可磨。
凌風駕黃鵠,鎩翮將如何。
參考注釋
感物
(1).謂有感於怪異之事。《文選·班彪<王命論>》:“是以 王 武 感物而折契, 呂公 覩形而進女。” 李善 註:“《漢書》曰: 高祖 常從 王媼 、 武負 貰酒,時飲醉臥, 武負 、 王媼 見其上常有怪。”
(2).見物興感。 唐 韓愈 《薦士》詩:“念將決焉去,感物增戀嫪。”《詩刊》1977年第11期:“即所謂‘登山則情滿于山’,感物詠志耳。”
(3).感動或感化他物。 漢 班固 《幽通賦》:“精通靈而感物兮,神動氣而入微。”《後漢書·邳彤傳》:“一夫荷戟大呼,則千里之將無不捐城遁逃,虜伏請降。自上古以來,亦未有感物動民其如此者也。” 明 劉基 《書紹興府達魯花赤九十子陽德政詩後》:“政之感人,猶氣之感物也。”
憂傷
憂愁哀傷
內心憂傷
託辭
(1).藉口。 宋 文天祥 《<指南錄>自序》:“予謂此北反間也,否則託辭以逐客也。” 沙汀 《磁力》:“借書實在是個託辭。 小袁 只是隨便看了看封面,就告辭了。”
(2).指找藉口。 清 黃鈞宰 《金壺浪墨·果勇夫人》:“或謂夫人明哲,必託辭不行。” 魯迅 《彷徨·傷逝》:“大半是被託辭拒絕,小半是我們以為不相宜。”
(3).推託之辭。 郭沫若 《塔·喀爾美蘿姑娘》:“我臨走的時候,對你說的是要到此地的電氣工場來實習,但這不過是我藉口的託辭,可憐你是受了我的欺騙了。”
蹇修
媒人
只為譚宅此時蹇修聯影,也就水語聒聰。—— 清· 李綠園《岐路燈》
阮謙名句,秋懷名句
名句推薦
忍問海涯流愷涕,只今俎上寄痴頑
陳三立《哭喻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