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懷

作者:阮謙 朝代:元代

秋懷原文

頹日不再旦,逝水無西流。

秋氣日已深,羅幃風颼颼。

感物生憂傷,託辭通蹇修。

伯牙久不作,欲見已無由。

獨坐彈鳴琴,曲成復何求。

我昔游燕趙,僶俛聽弦歌。

王侯郁冠蓋,歡宴何其多。

日月麗中天,立馬懷山河。

白雪成寡和,妙舞激陽阿。

歸來感楚吟,白圭尚可磨。

凌風駕黃鵠,鎩翮將如何。

詩詞問答

問:秋懷的作者是誰?答:阮謙
問:秋懷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阮謙的名句有哪些?答:阮謙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御選元詩卷二十

參考注釋

不再

(1)

放棄;停止進行

不再反對…協定

(2)

結束;停止;終止;放棄

我決定不再想你

逝水

(1).指一去不返的流水。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光陰可惜,譬諸逝水。” 唐 許渾 《重遊練湖懷舊》詩:“榮枯盡寄浮雲外,哀樂猶驚逝水前。” 清 俞蛟 《夢廠雜著·遊蹤選勝·萬柳堂記》:“幾曾逝水留雲住,猶記殘花撲酒香。”

(2).比喻流逝的光陰。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一》:“舞衫歌扇,儀態萬方,彈指繁華,總隨逝水。”

秋氣

指秋日淒清、肅殺之氣。《呂氏春秋·義賞》:“春氣至,則草木產,秋氣至,則草木落。”《漢書·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秋氣憯以淒淚兮,桂枝落而銷亡。” 唐 杜甫 《曲江》詩之一:“ 曲江 蕭條秋氣高,菱荷枯折隨風濤。” 明 劉基 《秋日即事》詩之七:“秋氣蕭條 宋玉 悲,西風唯有雁相宜。” 魯迅 《朝花夕拾·父親的病》:“其時是秋天,而梧桐先知秋氣。”

羅幃

羅帳。 唐 盧照鄰 《長安古意》詩:“雙燕雙飛繞畫梁,羅幃翠被鬱金香。”《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窟鬼》:“綉被五更香睡好,羅幃不覺紗窗曉。”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二本第四折:“這雲似我羅幃數重。” 清 龔自珍 《減字木蘭花》詞:“昨夜羅幃,銀燭花明蟢子飛。”

颼颼

(1) 象聲詞

(2) 形容風聲

啾啾颼颼,吟嘯相求。——漢· 趙壹《迅風賦》

(3) 形容雨聲

風雨聲颼颼催早寒,胡雁翅濕高飛難。——唐· 杜甫《秋雨嘆》

感物

(1).謂有感於怪異之事。《文選·班彪<王命論>》:“是以 王 武 感物而折契, 呂公 覩形而進女。” 李善 註:“《漢書》曰: 高祖 常從 王媼 、 武負 貰酒,時飲醉臥, 武負 、 王媼 見其上常有怪。”

(2).見物興感。 唐 韓愈 《薦士》詩:“念將決焉去,感物增戀嫪。”《詩刊》1977年第11期:“即所謂‘登山則情滿于山’,感物詠志耳。”

(3).感動或感化他物。 漢 班固 《幽通賦》:“精通靈而感物兮,神動氣而入微。”《後漢書·邳彤傳》:“一夫荷戟大呼,則千里之將無不捐城遁逃,虜伏請降。自上古以來,亦未有感物動民其如此者也。” 明 劉基 《書紹興府達魯花赤九十子陽德政詩後》:“政之感人,猶氣之感物也。”

憂傷

憂愁哀傷

內心憂傷

託辭

(1).藉口。 宋 文天祥 《<指南錄>自序》:“予謂此北反間也,否則託辭以逐客也。” 沙汀 《磁力》:“借書實在是個託辭。 小袁 只是隨便看了看封面,就告辭了。”

(2).指找藉口。 清 黃鈞宰 《金壺浪墨·果勇夫人》:“或謂夫人明哲,必託辭不行。” 魯迅 《彷徨·傷逝》:“大半是被託辭拒絕,小半是我們以為不相宜。”

(3).推託之辭。 郭沫若 《塔·喀爾美蘿姑娘》:“我臨走的時候,對你說的是要到此地的電氣工場來實習,但這不過是我藉口的託辭,可憐你是受了我的欺騙了。”

蹇修

媒人

只為譚宅此時蹇修聯影,也就水語聒聰。—— 清· 李綠園《岐路燈》

伯牙

春秋 時精於琴藝的人。傳說曾學琴於著名琴師 成連 先生,三年不成。後隨 成連 至 東海 蓬萊山 ,聞海水澎湃、林鳥悲鳴之聲,心有所感,乃援琴而歌。從此琴藝大進,終成天下妙手。琴曲《水仙操》、《高山流水》,相傳均為他所作。見 漢 蔡邕 《琴操·水仙操》。《荀子·勸學》:“ 伯牙 鼓琴而六馬仰秣。” 楊倞 註:“ 伯牙 ,古之善鼓琴者,亦不知何代人。”《呂氏春秋·本味》:“ 伯牙 鼓琴, 鍾子期 聽之。方鼓琴而志在 太山 。 鍾子期 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 太山 。’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 鍾子期 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 鍾子期 死, 伯牙 破琴絶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高誘 註:“ 伯 ,姓; 牙 ,名,或作 雅 。” 唐 錢起 《美楊侍御清文見示》詩:“ 伯牙 道喪來,弦絶無人續。” 明 楊慎 《蘭亭令》:“此乃高山流水之操, 伯牙 復生,不能出其右矣。”

不作

(1).不興起;不興盛。《禮記·樂記》:“暴民不作,諸侯賓服。” 孔穎達 疏:“不作,謂不動作也。”《孟子·滕文公下》:“聖王不作,諸侯放恣。” 趙岐 註:“不作,聖王之道不興。”《韓詩外傳》卷三:“無令財貨上流,則逆不作。”《文選·班固<兩都賦序>》:“昔 成 康 沒而頌聲寢,王澤竭而詩不作。” 李善 註:“作,興也。”

(2).不耕作;不寫作。《史記·趙世家》:“耕事方急,一日不作,百日不食。” 清 顧炎武 《金陵雜詩》之一:“詩人長不作,千載尚風流。”

方言。不能,情理上不容許。《老殘遊記》第七回:“和尚家又不作帶兵器,所以這拳法專為保護身命的。”

無由

沒有門徑或機會

相見無由

獨坐

(1).一個人坐著。舊題 漢 李陵 《答蘇武書》:“獨坐愁苦,終日無覩。” 唐 王維 《竹里館》詩:“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清 方文 《宛陵雨中訪蔡四芹溪》詩:“與其獨坐愁心煩,何如赤腳著短褌。”

(2).專席而坐。亦謂驕貴無匹。《後漢書·宣秉傳》:“ 光武 特詔御史中丞與司隸校尉、尚書令會同並專席而坐,故京師號曰‘三獨坐’。”《後漢書·宦者傳·單超》:“其後四侯轉橫,天下為之語曰:‘ 左 回天, 具 獨坐, 徐 臥虎, 唐 兩墯。’” 李賢 註:“獨坐言驕貴無偶也。”

(3). 唐 人因《後漢書·宣秉傳》中“三獨坐”之事,遂以“獨坐”為御史中丞別名。 唐 杜甫 《奉送郭中丞兼太僕卿充隴右節度使》詩:“通籍微班忝,周行獨坐榮。”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三》:“ 李 尋為獨坐,三臺肅畏,而升相府。” 宋 洪邁 《容齋四筆·官稱別名》:“ 唐 人好以宅名標榜官稱……中丞為獨坐,為中憲。”

鳴琴

(1).琴。《韓非子·說林下》:“ 文子 曰:‘吾嘗好音,此人遺我鳴琴;吾好珮,此人遺我玉環。’” 晉 陸機 《擬東城一何高》詩:“閒夜撫鳴琴,惠音清且悲。” 唐 柳宗元 《李西川薦琴石》詩:“遠師 騶忌 鼓鳴琴,去和《南風》愜 舜 心。”

(2).彈琴。 唐 高適 《登子賤琴堂賦詩》之一:“ 宓子 昔為政,鳴琴登此臺。” 唐 黃滔 《湘中贈張逸人》詩:“鳴琴坐見燕鴻沒,曳履吟忘野逕賒。” 宋 周密 《齊東野語·作邑啟事》:“鳴琴堂上,將貽不治事之譏;投巫水中,必得擅 * 之罪。”

(3).《呂氏春秋·察賢》:“ 宓子賤 治 單父 ,彈鳴琴,身不下堂而 單父 治。”後因用“鳴琴”稱頌地方官簡政清刑,無為而治。 唐 郎士元 《送長沙韋明府》詩:“遙知訟堂里,佳政在鳴琴。” 明 王錂 《尋親記·修築》:“下官 封丘縣 宰是也。才非雉錦,政忝鳴琴。” 清 陳夢雷 《贈臬憲於公》詩:“製錦功偏著,鳴琴政自循。”

曲成

多方設法使有成就;委曲成全。《易·繫辭上》:“曲成萬物而不遺。” 韓康伯 註:“曲成者,乘變以應物,不係一方者也。” 孔穎達 疏:“言聖人隨變而應,屈曲委細,成就萬物。” 唐 劉禹錫 《謝恩賜粟麥表》:“皇恩廣被,玄造曲成。” 明 徐渭 《代謝閣下啟》:“遙知顧問之餘,深賴曲成之力。” 清 陳夢雷 《木癭瓢賦》:“惟哲人之素修兮,感曲成之奇姿。”

游燕

同“ 游宴 ”。遊樂。《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陛下逐走獸,射蜚鳥,弘游燕之囿,淫縱恣之觀,極馳騁之樂,自若也。”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六:“在 王衍 時,二 徐 坐游燕 * 亡其國。”參見“ 游宴 ”。

見“ 游宴 ”。

僶俛

勤勉,努力

僶俛從事,不敢告勞。——《詩·小雅·十月之交》

弦歌

用琴瑟等伴奏歌唱

王侯

王爵和侯爵,也泛指顯赫的爵位

冠蓋

(1).泛指官員的冠服和車乘。冠,禮帽;蓋,車蓋。《史記·魏公子列傳》:“ 平原君 使者冠蓋相屬於 魏 。” 南朝 梁 沉約 《少年新婚為之詠》:“自顧雖悴薄,冠蓋曜城隅。” 元 鄭光祖 《倩女離魂》第一折:“他辛勤十年書劍 洛陽 城,決崢嶸一朝冠蓋 長安 道。”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青梅》:“ * 數輩,捧一麗人出,僕從煊赫,冠蓋甚都。”

(2).指仕宦,貴官。 漢 班固 《西都賦》:“冠蓋如雲,七相五公。” 唐 杜甫 《夢李白》詩之二:“冠蓋滿京華,斯人獨顦顇。”《儒林外史》第三六回:“我因謝絶了這些冠蓋,他雖是小官,也懶和他相見。” 葉楚傖 《陶然亭》詩:“瘡痍滿 京 洛 ,冠蓋自翩翩。”

(3).特指使者。《後漢書·章帝紀》:“吾詔書數下,冠蓋接道,而吏不加理,人或失職,其咎安在?” 元 耶律楚材 《和冀先生韻》:“開夷逾 漢武 ,平叛跨 周宣 。冠蓋通窮域,車書過古埏。” 陳毅 《感事》詩:“國慶十五周,萬國冠蓋來。”

(4).猶冠族。官宦之家。《後漢書·酷吏傳·陽球》:“ 陽球 字 方正 , 漁陽 泉州 人也。家世大姓冠蓋。” 宋 王讜 《唐語林·豪爽》:“顧其言語清楚,宛有冠蓋風儀,遂於賓榻中,選士嫁之。”

(5).象帽子樣蓋著。 晉 葛洪 《抱朴子·暢玄》:“其高則冠蓋乎九霄,其曠則籠罩乎八隅。”

歡宴

歡樂地宴請

歡宴來賓

何其

多么(多帶有不以為然的口氣)

何其壯也。——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何其衰也。——宋· 歐陽修《新五代史·伶官傳》

何其糊塗

日月

(1) 生計;生活

舒心的日月

(2) 太陽和月亮

中天

天空;天頂

一輪明月高懸中天

虹亘中天。——《廣東軍務記》

立馬

(1) 騎在站立不動的馬上;駐馬

立馬挺槍

(2) 〈方〉∶馬上

你叫他立馬回電話

懷山

(1).包圍山陵。 晉 葛洪 《抱朴子·廣譬》:“開源不憶仞,則無懷山之流。”參見“ 懷山襄陵 ”。

(2).懷念山林。謂欲隱居避世。 明 楊慎 《升庵詩話·濂溪詩》:“今之人,口為懷山之言,暗行媚灶之計,良可惡也。”

白雪

(1).潔白的雪。《孟子·告子上》:“白雪之白,猶白玉之白與?” 戰國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賦》:“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 唐 岑參 《熱海行送崔侍御還京》:“岸旁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遙旋滅。”《紅樓夢》第四九回回目:“琉璃世界白雪紅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陳毅 《延安寶塔歌》:“紅日照白雪,萬眾齊仰望。”

(2).比喻白色物。 唐 張鷟 《遊仙窟》:“黑雲裁兩鬢,白雪分雙齒。” 宋 蘇舜欽 《次韻和師黯》:“青雲失路初心遠,白雪盈簪壯志閒。” 宋 孫奕 《履齋示兒編·詩說·白雪黃雲》:“詩人喜 荊公 ‘繰成白雪桑重緑,割盡黃雲稻正青’之句,莫不極口稱誦,而不知其有斧鑿痕。竊謂雪不成繰,雲不可割,請易繰為捲,易割為收,則絲麥自見。” 元 盧摯 《沉醉東風·春情》曲:“白雪柳絮飛,紅雨桃花墜。”

(3).古琴曲名。傳為 春秋 晉 師曠 所作。 戰國 楚 宋玉 《諷賦》:“中有鳴琴焉,臣援而鼓之,為《幽蘭》、《白雪》之曲。”《淮南子·覽冥訓》:“昔者 師曠 奏《白雪》之音,而神物為之下降。”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揚《白雪》,發清角,理正聲,奏妙曲。” 唐 李白 《月夜聽盧子順彈琴》詩:“《白雪》亂縴手,《緑水》清虛心。” 清 曹寅 《冬蘭》詩:“此即希聲曲,應和《白雪》彈。”

(4).喻指高雅的詩詞。 唐 羅隱 《秋日有酬》詩:“腰間印佩黃金重,卷里詩裁白雪高。” 前蜀 韋莊 《對酒》詩:“白雪篇篇麗,清酤盞盞深。” 宋 王禹偁 《次韻和仲鹹送池秀才西遊》:“青霄路在何難到,白雪才高豈易酬。” 清 陳維崧 《沁園春·同遠公和友人贈答之作》詞:“況白雪連箱,讀之氣盡;紅牙一曲,聞者心灰。”

(5).詞調名。 宋 楊無咎 創作。雙調九十五字。《詞譜》卷二四:“《白雪》,調見《逃禪集》, 楊無咎 自製曲題,本賦雪,故即以‘白雪’名調。”

(6).道教語。指水銀。一說指唾液。 唐 呂岩 《敲爻歌》:“拔取天根並地髓,白雪黃芽自長成。” 宋 蘇軾 《辨道歌》:“離南為室坎為家,先凝白雪生黃芽。”《西遊記》第十七回:“原來是三個妖魔,席地而坐……都在那裡高談闊論。講的是立鼎安爐,摶砂鍊汞,白雪黃芽,傍門外道。”

寡和

能唱和的人很少。 晉 陸機 《演連珠》之二三:“是以南 荊 有寡和之歌,東野有不釋之辯。” 唐 張說 《酬崔光祿冬日述懷贈答》詩:“曲高彌寡和,主善代為師。” 唐 元稹 《酬樂天雪中見寄》詩:“滿空飛舞應為瑞,寡和高歌只自娛。”

妙舞

美妙之舞。《後漢書·文苑傳下·邊讓》:“繁手超於《北里》,妙舞麗於《陽阿》。” 唐 杜甫 《陪王侍御同登東山》詩:“笛聲憤怨哀中流,妙舞逶迤夜未休。” 明 陳子龍 《柳枝詞》之一:“妙舞新傳 回鶻 隊,紅燈碧月鬭清宵。” 瞿秋白 《文藝雜著·鐵花》:“不是那輕揮羽扇,妙舞迴旋的--而是胼胝滿目--是有力的掌。”

陽阿

(1).樂曲名。 戰國 楚 宋玉 《對楚王問》:“客有歌於 郢 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 南朝 宋 謝莊 《月賦》:“徘徊《房露》,惆悵《陽阿》。”

(2).古之名倡 陽阿 善舞,後因以稱舞名。《淮南子·俶真訓》:“足蹀 陽阿 之舞,而手會《緑水》之趨。” 高誘 註:“ 陽阿 ,古之名倡也。《緑水》,舞曲也。” 三國 魏 曹植 《箜篌引》:“ 陽阿 奏奇舞, 京洛 出名謳。” 南朝 宋 鮑照 《舞鶴賦》:“雖 邯鄲 其敢倫,豈 陽阿 之能擬。” 清 余懷 《板橋雜記·雅游》:“舊院……逢秋風桂子之年,四方應試者畢集,結駟連騎,選色徵歌,轉車子之喉,按 陽阿 之舞。”

(3).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山名,朝陽初升時所經之處。《楚辭·九歌·少司命》:“與女沐兮 鹹池 ,晞女髮兮陽之阿。” 王逸 註:“阿,曲隅,日所行也。言己願托司命,俱沐 鹹池 ,乾髮 陽阿 。” 南朝 宋 謝靈運 《石門岩上宿》詩:“美人竟不來, 陽阿 徒晞髮。” 明 何景明 《九詠》:“晞溫暾兮 扶桑 ,訊靈居兮 陽阿 。” 謝無量 《西湖旅興寄懷伯先五十韻》:“晚歲思丹鳥, 陽阿 放白鷴。”

歸來

返回原來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宋· 張俞《蠶婦》

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唐· 杜甫《兵車行》

楚吟

(1).指《楚辭》哀怨的歌吟。《文選·謝靈運<登池上樓>》詩:“祁祁傷 豳 歌,萋萋感 楚 吟。” 張銑 註:“《楚辭》曰:‘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言感傷此歌吟也。” 唐 李賀 《傷心行》:“咽咽學 楚 吟,病骨傷幽素。” 王琦 註:“學 楚 吟,學《楚辭》哀怨之吟。” 前蜀 韋莊 《鹹陽懷古》詩:“莫怪 楚 吟偏斷骨,野煙蹤跡似 東周 。”

(2).泛指歌吟。 唐 棲白 《贈李溟秀才》詩:“明月上清漢,騷人動 楚 吟。” 明 袁宏道 《和穀字韻》:“水響風枝伴 楚 吟,濃煙淡月隨 燕 玉。”

白圭

亦作“ 白珪 ”。1.古代白玉制的禮器。《詩·大雅·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 晉 葛洪 《抱朴子·擢才》:“乃有播埃塵於白珪,生瘡痏於玉肌,訕疵雷同,攻伐獨立。” 南朝 宋 謝靈運 《初發石首城》詩:“白珪尚可磨,斯言易為緇。”

(2).比喻清白之身。 唐 沉佺期 《赦到不得歸題江上石》詩:“自幼輸丹懇,何嘗玷白圭?” 明 沉受先 《三元記·會親》:“隨時送女還家去,使白圭不玷瑕疵。”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關於太炎先生二三事》:“後來的參與投壺,接受饋贈,遂每為論者所不滿,但這也不過白圭之玷,並非晚節不終。”

尚可

合格的,能通過檢查的

凌風

駕著風。 唐 韓愈 《鳴雁》詩:“違憂懷息性匪他,凌風一舉君謂何。” 明 劉基 《感懷》詩之二十:“竚立望浮雲,安得凌風翔。” 劉白羽 《火光照紅海洋》:“正是他們在那一面凌風飄動的黨的紅旗引導下,在戰鬥最前哨。”

淩風:乘風。 晉 葛洪 《抱朴子·任命》:“故康衢有角歌之音,鼎俎發凌風之跡。” 唐 顧況 《酬本部韋左司》詩:“安得凌風翰,肅肅賓天京。”

黃鵠

(1).鳥名。《商君書·畫策》:“黃鵠之飛,一舉千里。” 唐 杜甫 《秋興》詩之六:“珠簾繡柱圍黃鵠,錦纜牙檣起白鷗。”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媒合》:“一個將青蛾來燎火,且過眼前;一個見黃鵠而關弓,不知背後。”

(2).比喻高才賢士。《文選·屈原<卜居>》:“寧與黃鵠比翼乎?將與雞鶩爭食乎?” 劉良 註:“黃鵠,喻逸士也。” 唐 韓愈 《南山有高樹行贈李宗閔》:“黃鵠據其高,眾鳥接其卑。” 錢仲聯 集釋引 陳沆 曰:“黃鵠謂 元稹 、 李紳 也。” 清 曹寅 《赴淮舟行雜詩》之六:“失藪哀鴻叫,摶空黃鵠勞。”

(3).指 漢高祖 劉邦 所作《鴻鵠歌》。 晉 葛洪 《抱朴子·逸民》:“﹝ 漢高帝 ﹞雖飢渴四皓而不逼也,及太子卑辭致之,以為羽翼,便敬德矯情,惜其大者,發《黃鵠》之悲歌,杜婉妾之覦覬,其珍賢貴隱,如此之至也。” 清 王端履 《重論文齋筆錄》卷一:“願歌《黃鵠》三千歲,移得金莖五百年。” 金一 《文學上之美術觀》:“加以《大風》、《黃鵠》、《落葉哀蟬》,或步燕歌,或循騷旨,無詔伶人,自成絶調。”

(4). 漢 江都王 建 女 細君 所作之歌。《漢書·西域傳下·烏孫國》:“昆莫年老,語言不通,公主( 江都王 建 女 細君 )悲愁,自為作歌曰:‘……居常土思兮心內傷,願為黃鵠兮歸故鄉。’” 唐 李德裕 《討回鶻制》:“ 太和公主 居處不同,情義久絶,懐土多畏,亟聞《黃鵠》之歌,失位自傷,寧免緑衣之嘆,念其羈苦,常軫朕心。” 唐 杜甫 《留花門》詩:“公主歌《黃鵠》,君王指白日。”後以“黃鵠”指離鄉的遊子。 明 高啟 《甪里村》詩:“紫芝日已老,黃鵠何時還?”

(5).據 漢 劉向 《列女傳》載: 魯 陶嬰 少寡, 魯 人聞其義,將求焉。 嬰 聞之,乃作歌明己之不更二也。其歌曰:“悲黃鵠之早寡兮七年不雙。”後指婦女的守節不嫁和空閨寂寞。 明 汪廷訥 《種玉記·互醋》:“我流落邊關,若不回時只恐你終啣黃鵠哀。淚空垂,冷落鴛幃日易西。” 清 陳維崧 《麥秀兩岐·為周貞女題詞》詞:“既許驅金犢,便合歌《黃鵠》。”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二》:“早歲吟《黃鵠》,顛連四十春,懷貞心比鐵,完節鬢如銀。”

(6).山名。參見“ 黃鵠山 ”。

鎩翮

猶鎩羽。 晉 左思 《蜀都賦》:“鳥鎩翮,獸廢足。” 唐 劉禹錫 《韓十八侍御見示岳陽樓別竇司直詩因令屬和重以自述故是成六十二韻》:“鎩翮重疊傷,兢魂再三褫。” 宋 歐陽修 《述懷》詩:“鎩翮追羣翔,孤唳驚眾聽。” 明 吾丘瑞 《運甓記·諸賢渡江》:“豹虎劘牙,鵷鸞鎩翮,胸懷技癢難禁。”

如何

(1)

(2) 用什麼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貼的問題

(3) 方式、方法怎樣

接下去的問題是如何表明我們的意思

(4) 在什麼情況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會

(5) 怎么,怎么樣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後如何。——《水滸傳》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樣”

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湯問》

詩詞推薦

秋懷原文_秋懷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