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固舍人輓辭·其一

作者:釋道潛 朝代:宋代

曾子固舍人輓辭·其一原文

命世高標見實難,狂瀾既倒賴公還。

學窮游夏淵源際,文列班楊伯仲間。

落落聲塵隨逝水,滔滔論著在名山。

淒涼四海門人淚,想對秋風為一潸。

詩詞問答

問:曾子固舍人輓辭·其一的作者是誰?答:釋道潛
問:曾子固舍人輓辭·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曾子固舍人輓辭·其一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釋道潛的名句有哪些?答:釋道潛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刪韻

參考注釋

命世

著名於當世。多用以稱譽有治國之才者。《漢書·楚元王傳贊》:“聖人不出,其間必有命世者焉。” 唐 高適 《酬秘書弟兼寄幕下諸公》詩:“信知命世奇,適會非常功。” 宋 王安石 《答子固南豐道中所寄》詩:“吾子命世豪,術學窮無間。”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九:“蓋真儒志業,命世經綸,薪盡火傳,淵源有自雲。” 孫中山 《建國方略·行易知難》:“ 皓東 沉勇, 堅如 果毅,皆命世之英才,惜皆以事敗而犧牲。”

高標

(1).高枝,高樹。《文選·左思<蜀都賦>》:“ 羲和 假道於峻岐,陽烏回翼乎高標。” 劉逵 註:“言山木之高也。” 呂延濟 註:“高標,高枝也。馭日至此,礙於高樹,故假道而行。”

(2).泛指高聳特立之物。 唐 李白 《蜀道難》詩:“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 王琦 註:“高標,是指 蜀山 之最高而為一方之標識者言也。 呂延濟 注以為高樹之枝,恐非。” 唐 杜甫 《同諸公登慈恩寺塔》詩:“高標跨蒼穹,烈風無時休。” 仇兆鰲 註:“首言塔不易登,領起全意。”

(3).高聳,矗立。 唐 韓愈 《新竹》詩:“高標陵秋嚴,貞色奪春媚。” 元 韋居安 《梅磵詩話》卷上:“ 荊公 手種松在 定林庵 前,高標挺然,上侵霄漢。” 郭沫若 《星空·春潮》:“你請學著那森森的林木高標!自由地、剛毅地、穩慎地,高標出,向那無窮的蒼昊!”

(4).比喻出類拔萃的人。 唐 盧照鄰 《還京贈別》詩:“戲鳬分斷岸,歸騎別高標。” 唐 張九齡 《謝工部侍郎集賢院學士狀·御批》:“卿學府高標,士林貞乾。”

(5).比喻高深的造詣。 唐 韓愈 《送靈師》詩:“古氣參《彖》《繫》,高標摧《太玄》。” 宋 劉克莊 《跋趙明翁詩稿》:“因讀 明翁 絶句,有雲‘留取葡萄浮大白,肯將容易博 涼州 ’,嘆其高標卓識,為之爽然自失。”

(6).高名次;高榜。 元 李壽卿 《度柳翠》第四折:“再不説階梯一句,作怎么道千聖會中無影跡,萬人叢里奪高標。”

(7).指科舉考試得中高榜,名列前茅。 明 吳承恩 《壽賈百松障詞》:“中臺選俊,喜驥子之高標;上國掄才,諒龍光之可待。”《兒女英雄傳》第三六回:“這回書話表 安老爺 家報喜的一聲報導:‘公子中了,並且高標第六!’闔家歡喜非常。”

(8).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德行》:“ 李元禮 風格秀整,高自標持。”後以“高標”指清高脫俗的風範。《舊唐書·外戚傳·武攸緒》:“王( 武攸緒 )高標峻尚,雅操孤貞。” 明 劉基 《梅花絕句》之五:“借問高標誰得似?白頭 蘇武 在 天山 。” 明 何景明 《畫鶴賦》:“假孤致於墨華,得高標於毫素。”

(9).古代雜技名。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玩戲·高竿》:“高標,《山堂肆考》,亦即上高竿也。”

見實

猶現實。《資治通鑑·後唐明宗長興元年》“眾心乃奮” 元 胡三省 註:“ 趙廷隱 以其所經見實利害告之,夫安得而不奮!”

狂瀾

(1) 巨大的波浪

八戒見了道;“果是狂瀾,無舟可渡。”——《西遊記》

(2) 比喻動盪不定的局勢或猛烈的潮流

力挽狂瀾

游夏

子游 ( 言偃 )與 子夏 ( 卜商 )的並稱。兩人均為 孔子 學生,長與文學。見《論語·先進》。 三國 魏 曹植 《與楊德祖書》:“昔 尼父 之文辭,與人通流。至於制《春秋》, 游 夏 之徒乃不能措一辭。” 唐 張說 《贈吏部尚書蕭公神道碑》:“四科得 游 夏 之門,六藝取 鍾 王 之雋。” 章炳麟 《國故論衡·原儒》:“晚有古文家出,實事求是,徵於文不徵於獻,諸在口説,雖 游 夏 猶黜之。”

淵源

源流,本原

測其淵源,覽其清濁,未有厲俗獨行若寧者也。——《三國志·管寧傳》

事物淵源

伯仲間

見“ 伯仲之間 ”。

落落

(1) 形容舉止瀟灑自然;豁達開朗 <落落大方>

(2) 形容跟別人合不來;孤獨 <落落寡合>

(3) 堆積的樣子

落落大滿。——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聲塵

(1).佛教語。六塵之一。《圓覺經》:“善男子:根清浄故,色塵清浄;色清浄故,聲塵清浄。”

(2).指世俗的音樂或娛樂等活動。 唐 白居易 《祭崔常侍文》:“辱為僚友三十餘年,又膳部房與公同聲塵之游,定膠漆之分。” 宋 范成大 《讀白傅洛中老病後詩戲書》詩:“豈惟背聲塵,亦自屏杯酌。” 元 耶律楚材 《和景賢又四絕》之一:“年來世事已參商,但有聲塵尚未忘。”

(3).指名聲。 南朝 梁 劉孝標 《自序》:“餘聲塵寂寞,世不吾知,魂魄一去,有同秋草。” 宋 李昉 《寄孟賓於》詩:“昔日聲塵喧 洛 下,近年詩價滿 江 南。”

逝水

(1).指一去不返的流水。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光陰可惜,譬諸逝水。” 唐 許渾 《重遊練湖懷舊》詩:“榮枯盡寄浮雲外,哀樂猶驚逝水前。” 清 俞蛟 《夢廠雜著·遊蹤選勝·萬柳堂記》:“幾曾逝水留雲住,猶記殘花撲酒香。”

(2).比喻流逝的光陰。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一》:“舞衫歌扇,儀態萬方,彈指繁華,總隨逝水。”

滔滔

(1) 形容大水奔流貌

白浪滔滔

(2) 比喻言行或其他事物連續不斷

他滔滔地辯論著,臉上興奮得通紅。——茅盾《第一階段的故事》

這使他們驕傲了,一路滔滔開向平型關,…。—— 周立波《悼田守堯同志》

年滔滔而自遠兮,壽冉冉而愈衰。——《楚辭·東方朔·七諫》

(3) 盛大;普遍

天下滔滔,知我者希。——《新唐書》

況且老荊那樣的人,滔滔者皆是,換一個來,何嘗會比他好?—— 茅盾《路》

(4) 和暖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楚辭·九章》

論著

亦作“ 論箸 ”。 1.論議和著述。《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及稍定 漢 諸儀法,皆 叔孫生 為太常所論箸也。”《史記·太史公自序》:“為太史,無忘吾所欲論著矣。” 宋 曾鞏 《與王介甫第三書》:“所云‘讀《禮》,因欲有所論著’,頃嘗為 介甫 言,亦有此意。” 清 戴名世 《九科大題文序》:“其為學者分別邪正,講求指歸,由俗儒之講章而推而溯之,至於 程 朱 之所論著。”

(2).帶有研究性的著作。 唐 權德輿 《<左諫議大夫韋公詩集>序》:“前此論著,別為篇第;後此者方紬懷仙章句,而不復賦人間之事矣。” 明 李贄 《<焚書>自序》:“今既刻《説書》,故再《焚書》亦刻,再《藏書》中一二論著亦刻。” 徐特立 《青年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 毛主席 的論著就是馬克思主義 中國 化的典型。”

淒涼

(1) 孤寂冷落

夜景淒涼

(2) 悲涼

字字淒涼

海門

海口。內河通海之處。 唐 韋應物 《賦得暮雨送李胄》:“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 宋 吳琚 《酹江月·觀潮應制》詞:“晚來波靜,海門飛上明月。”《三元里人民抗英鬥爭史料·<重陽前四日山響樓憑眺書感>詩》:“驅駕洪濤羽翼振,海門無計限飛輪。”

秋風

秋天的風

詩詞推薦

曾子固舍人輓辭·其一原文_曾子固舍人輓辭·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