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大中鎮國長老原文
昔從東南來,稅駕依金地。
迎風步峻閣,始眺澧陽市。
蒼茫煙霧下,一水縈如袂。
夷落雜連峰,精廬遙相峙。
宅土信羈客,杜門忽彌歲。
風雲一蕭散,身世兩無累。
懷歸悵有感,史遷念留滯。
引脰企昔游,野馬埋蒼翠。
何時籃輿去,復將老師值。
請掃岩下石,為述空王偈。
詩詞問答
問:贈大中鎮國長老的作者是誰?答:沈遼
問:贈大中鎮國長老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沈遼的名句有哪些?答:沈遼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參考注釋
東南
介於東和南之間的方向
方是時,博雞者以義聞東南。——明· 高啟《書博雞者事》
稅駕
猶解駕,停車。謂休息或歸宿。稅,通“ 挩 ”、“ 脫 ”。《史記·李斯列傳》:“物極則衰,吾未知所稅駕也。” 司馬貞 索隱:“稅駕,猶解駕,言休息也。 李斯 言己今日富貴已極,然未知向後吉凶,正泊在何處也。”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爾迺稅駕乎 蘅皋 ,秣駟乎 芝田 。” 唐 馬戴 《寄廣州楊參軍》詩:“稅駕 楚山 廣,揚帆 湘水 深。” 宋 王闢之 《澠水燕談錄·才識》:“ 億 嘆而泣曰:‘家本寒素,今富貴驟至,不知稅駕地矣。’”
金地
(1).土地的美稱。 南朝 陳 張正見 《從永陽王游虎丘山》詩:“瑞草生金地,天花照石樑。” 北周 王褒 《日出東南隅行》:“銀縷明光帶,金地織成襦。”
(2).佛教謂菩薩所居以黃金鋪地,故稱。《釋氏要覽》上:“金地或雲金田,即 舍衛國 給孤 長者,側布黃金,買 祇太子 園,建精舍,請之居之。” 宋 贊寧 《宋高僧傳·感通·唐五台山竹林寺法照傳》:“他日齋時,還於鉢中五色雲內現其 五臺 諸寺,儘是金地,無有山林穢惡。”
(3).借指佛寺。 宋 曾鞏 《錢塘上元夜祥符寺陪咨臣郎中丈燕席》詩:“金地夜寒消美酒,玉人春困倚東風。” 元 劉壎 《隱居通議·駢儷三》:“玉京十二闌乾,分明可到;金地三千世界,倏忽見前。”參見“ 銀地 ”。
風步
快步。《再生緣》卷十:“慘澹玉容剛至近,匆忙風步已趨前。”
蒼茫
空曠遼遠
蒼茫大地
暮色蒼茫
煙霧
煙、霧、雲、氣的泛稱
山谷里煙霧繚繞
殘生竟抱煙霞癖。——倪瓚《次韻郯九成見寄》
夷落
古稱少數民族聚居之地,亦借指少數民族。《文選·左思<魏都賦>》:“蠻陬夷落,譯導而通,鳥獸之氓也。” 劉逵 註:“陬、落,蠻夷之居處名也。” 唐 劉禹錫 《令狐相公自天平移鎮太原以詩申賀》:“夷落遙知真 漢 相,爭來屈膝看儀形。” 宋 王禹偁 《宣徽南院使郭公墓志銘》:“ 西蜀 平,以公知 簡州 軍事。夷落未化,寇攘孔多。”
連峰
亦作“ 連峯 ”。連綿的山峰。 南朝 宋 謝靈運 《會吟行》:“連峯競千仞,背流各百里。” 北周 庾信 《同會河陽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詩:“橫階仍鑿澗,對戶即連峰。” 宋 蘇轍 《游太山·四禪寺》詩:“古寺依巖根,連峯轉相揖。” 郭沫若 《斷斷集·青年與文化》:“這種進展,就好像連峰一樣,一個峰頭接上一個更高的峰頭。”
精廬
(1).學舍,讀書講學之所。《後漢書·姜肱傳》:“盜聞而感悔,後乃就精廬,求見徵君。” 李賢 註:“精廬即精舍也。”《魏書·儒林傳·平恆》:“乃別構精廬,並置經籍於其中。” 清 瞿鴻禨 《與繆荃孫書》:“ 鐘山 既已蟬聯,精廬又較 南菁 為勝。”
(2).佛寺;僧舍。《北齊書·楊愔傳》:“至 碻磝戍 ,州內有 愔 家舊佛寺,入精廬禮拜。” 唐 賈島 《宿山寺》詩:“眾岫聳寒色,精廬向此分。” 宋 辛棄疾 《漢宮春·答李兼善提舉和章》詞:“心似孤僧,更茂林修竹,山上精廬。”
宅土
(1).居住在平地上。《書·禹貢》:“桑土既蠶,是降丘宅土。” 孔 傳:“大水去,民下丘居平土,就桑蠶。” 唐 徐浩 《謁禹廟》詩:“肇開宅土業,永庇昏墊憂。”
(2).所居住的土地。亦指領土,疆土。《文選·左思<魏都賦>》:“窮岫泄雲,日月恆翳。宅土熇暑,封疆障癘。” 張載 註:“ 吳 蜀 皆暑濕,其南皆有瘴氣。” 清 趙翼 《夾馬營》詩:“ 陳橋 戴後削僭偽,已並諸國宅土中。”
羈客
亦作“羇客”。旅客;旅人。 南朝 宋 鮑照 《代櫂歌行》:“羇客離嬰時,飄颻無定所。” 宋 王安石 《次韻再游城西李園》:“殘紅已落香猶在,羈客多傷涕自揮。” 明 梁辰魚 《浣紗記·見王》:“奔走風塵心未老,當年羈客來朝。” 清 姚鼐 《於朱子潁郡齋值仁和申改翁見示所作詩題贈》詩:“一朝解印歸不得,西南飄泊猿獶愁。是時 朱君 亦羇客,攜子登閣觀 江 涪 。”
杜門
閉門
光退門閭,杜門自守。——《漢書·孫光傳》
而又剪髮杜門。——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彌歲
經年;終年。 宋 竇苹 《酒譜·酒之詩十四》:“彌歲因管庫餘閒,記憶舊聞以為此譜。”《明史·李萬慶傳》:“已而諸路之賊盡萃於 陝 ,總督 洪承疇 彌歲不能定。”
風雲
①風和云:天有不測~。 ②比喻變幻動盪的局勢:~突變。蕭散
猶蕭灑。形容舉止、神情、風格等自然,不拘束;閒散舒適。《西京雜記》卷二:“ 司馬相如 為《上林》、《子虛》賦,意思蕭散,不復與外事相關。” 唐 張九齡 《林亭詠》:“從茲果蕭散,無事亦無營。” 宋 曾鞏 《招隱寺》詩:“我亦本蕭散,至此更怡然。” 清 方苞 《重建潤州鶴林寺記》:“佛之理吾不信,而竊喜其教,絶婚宦,公貨財,布衣疏食,隨地可安,士之蕭散孤介,而不欲違其本心者,往往匿跡於其中。”
(1).消散;消釋。《晉書·恭帝紀論》:“雖有手握戎麾,心存舊國,迴首無良,忽焉蕭散。” 唐 皎然 《送大寶上人歸楚山》詩:“獨鶴翩翻飛不定,歸雲蕭散會無因。” 明 劉基 《自天章入城作》詩:“煩襟得蕭散,似欲忘覉旅。”
(2).蕭條;淒涼。 南朝 梁 何遜 《和司馬博士詠雪》:“蕭散忽如盡,徘徊已復新。” 唐 韋應物 《獨游西齋寄崔主簿》詩:“秋齋正蕭散,煙水易昏夕。” 宋 蘇軾 《和李太白》:“野情轉蕭散,世道有翻覆。” 清 曹寅 《宿金氏園亭》詩:“蕭散人問意,孤雲第幾峰。”
身世
指人生的經歷、遭遇
你能否告訴我一些關於那位女士的身世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 文天祥《過零丁洋》
無累
(1).不牽累;沒有牽累。《左傳·隱公十一年》:“相時而動,無累後人,可謂知禮矣。” 宋 王安石 《到家》詩:“身閒自覺貧無累,命在誰論進有材。”
(2).無所掛礙。 唐太宗 《大唐三藏聖教序》:“松風水月,未足比其清華;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潤。故以智通無累,神測未形。” 宋 何薳 《春渚紀聞·有道之器》:“以無累之神,合有道之器,宮商蹔離,不可得已。”
懷歸
思歸故里。《詩·小雅·小明》:“豈不懷歸,畏此罪罟。” 漢 王粲 《登樓賦》:“情眷眷而懷歸兮,孰憂思之可任。” 唐 戴叔倫 《送郎士元》詩:“白髮 金陵 客,懷歸暫不留。”
有感
有感觸;有感受。 宋 梅堯臣 《河陽秋夕夢與永叔游嵩》詩:“攬衣方有感,還喜問來音。”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劉磵香父子遺詩》:“先 磵翁 歿,以諸生終,未竟所學,同人鹹深惜之。記所見二章,如《梅雨有感》云:‘移榻向窗下,神意殊弗適。’”
遷念
猶轉念。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下:“思到極處,井井有味,便繾綣難屏,覺得早則易,覺遲則難,用力克治,愈覺扞格;惟稍遷念他事,則隨兩忘。”
留滯
亦作“ 留蹛 ”。1.停留;羈留。《史記·太史公自序》:“是歲天子始建 漢 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滯 周南 ,不得與從事,故發憤且卒。” 唐 王建 《荊門行》:“壯年留滯尚思家,況復白頭在天涯。”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 道光 丙申,餘留滯 嶺 外者,再閲歲矣。” 冰心 《六一姊》:“ 余媽 還捨不得走……她知道我萬不願再留滯了,只得站起來謝了 六一姊 ,又和四圍的村婦紛紛道別。”
(2).指扣留,強行留人。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即將該魂驗實放行,毋得勒索留滯。”
(3).擱置;阻塞。《三國志·魏志·高柔傳》:“﹝ 柔 ﹞處法允當,獄無留滯。”《南史·王儉傳》:“令史諮事,賓客滿席, 儉 應接銓序,傍無留滯。” 宋 司馬光 《乞與諸位往來商量公事札子》:“其執政有欲商量公事者……所貴論議詳盡,事無留滯。” 孫中山 《建國方略·國際共同開發實業計畫》:“假使外國銀行先遵正當之途……然後與政府訂契約,則事順易行,豈復有留滯之憂?”
(4).指擱置之事。《北齊書·循吏傳·郎基》:“﹝ 基 ﹞後帶 潁川郡 ,積年留滯,數日之中剖判鹹盡。”
(5).屯積東西;積聚。《史記·平準書》:“日者,大將軍攻 匈奴 ,斬首虜萬九千級,留蹛無所食。” 司馬貞 索隱:“留蹛無所食。墆(蹛)音迭,謂貯也。 韋昭 音滯,謂積也。又按《古今字詁》墆今‘滯’字,則墆與滯同。按,謂富人貯滯積穀,則貧者無所食也。”《後漢書·段熲傳》:“ 匈奴 、種 羌 ,並擅其地,是為癕疽伏疾,留滯脅下,如不加誅,轉就滋大。”
(6).指身處困境。《楚辭·東方朔<七諫·怨世>》:“年既已過太半兮,然埳軻而留滯。” 王逸 註:“言年已過五十,而輡軻沉滯,卒無所逢遇也。” 唐 杜甫 《引水》詩:“人生留滯生理難,斗水何直百憂寬。” 宋 司馬光 《送薛水部十丈通判并州》詩:“知君留滯久,從此欲騰驤。”
(7).指身處困境之人。《漢書·儒林傳序》:“臣謹案詔書律令下者……以治禮掌故以文學禮義為官,遷留滯。” 顏師古 註:“言治禮掌故之官,本以有文學習禮義而為之,又所以遷擢留滯之人。”
野馬
(1)
(2) 未經人馴養的馬,如蒙古野馬(又名普氏野馬Przhevalski’s horse)
(3) 逃到野外生活的家馬
(4) 田野上空蒸騰浮游的水汽
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莊子·逍遙遊》
蒼翠
嫩綠的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唐· 王維《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何時
(1).什麼時候。表示疑問。《楚辭·九辯》:“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時而得乾?” 唐 韓愈 《贈別元十八協律》詩之六:“寄書 龍城 守,君驥何時秣?”《宋史·岳飛傳》:“或問:‘天下何時太平?’”
(2).什麼時候。表示時間難以確定。 劉大白 《石下的松實》詩:“一棵松樹,落下許多松實;不知何時,被壓著一塊大石。”
籃輿
古代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形制不一,一般以人力抬著行走,類似後世的轎子。《晉書·孝友傳·孫晷》:“ 富春 車道既少,動經江川,父難於風波,每行乘籃輿, 晷 躬自扶持。”《宋書·隱逸傳·陶潛》:“ 潛 有腳疾,使一門生二兒轝籃輿。” 清 方文 《贈孫子穀》詩:“蹇予腳疾愁歸路,直遣籃輿送到家。”
老師
(1)
(2) 今為教師的尊稱
(3) 古為年老輩尊的傳授學術的人;泛稱傳授文化、技藝的人
(4) 明清兩代,生員、舉子稱座主和學官為“老師”
(5) 對僧侶的尊稱
下石
往井下丟石塊。比喻乘人之危加以陷害。語出 唐 韓愈 《柳子厚墓志銘》:“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宋 陳鵠 《耆舊續聞》卷六:“已擠溝壑,猶下石不休;方困蒺藜,尚彎弓而相射。” 清 唐孫華 《贈同年趙蒙泉》詩:“臨危翻下石,顛岸復彎彀。” 魯迅 《書信集·致曹聚仁》:“我以為師如荒謬,不妨叛之,但師如非罪而遭冤,卻不可乘機下石,以圖快敵人之意而自救。”參見“ 落井下石 ”。
空王
佛教語。佛的尊稱。佛說世界一切皆空,故稱“空王”。《舊唐書·劉瞻傳》:“伏望陛下盡釋繫囚,易怒為喜,虔奉空王之教,以資愛主之靈。” 宋 陳師道 《和鄭戶部寶集丈室》之二:“貴有空王章,貧無置錐地。”《儒林外史》第五五回:“從今後,伴藥爐經卷,自禮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