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涿鹿行七疊前韻》
全文:
七言不似五言城,短則近體長歌行。
於此恰宜歌涿鹿,歷歷舊作書壁明。
城村民象胥溫飽,獄訟不興任恤好。
籌治蓋亦弗出茲,詎在求奇及誇巧。
不為已甚去其尤,勉斯恆以喻眾稠。
省方展義率由此,吉行五十清蹕留。
觀燈應節入夕收,明朝遂與登程修。
參考注釋
於此
(1).在此。 漢 司馬相如 《上林賦》:“順天道以殺伐,時休息於此。”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依世尚同,詭時則異。有一於此,兩非默置。”
(2).如此。 漢 阮瑀 《為曹公作書與孫權》:“思計此變,無傷於孤。何必自遂於此,不復還之。”
(3).至此;至今。 宋 蘇軾 《潮州修韓文公廟碑》:“獨 韓文公 起布衣,談笑而麾之。天下靡然從公,復歸於正,蓋三百年於此矣。”
涿鹿
(1).古代一種刑罰。墨刑於額。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黥》:“《尚書刑德攷》曰:‘涿鹿者,鑿人顙也。黥人者,馬羈笮人面也。’ 鄭 云:涿鹿黥,世謂之刀墨之民。”
(2).地名。故城在今 河北省 涿鹿縣 南。《莊子·盜跖》:“然而 黃帝 不能致德,與 蚩尤 戰於 涿鹿 之野,流血百里。” 成玄英 疏:“ 涿鹿 ,地名,今 幽州 涿鹿郡 是也。” 清 唐孫華 《夏日園居雜詠》之九:“戰壘荒涼餘 涿鹿 ,邊關容易賣 盧龍 。”一說,山名。《史記·五帝本紀》:“於是 黃帝 乃徵師諸侯,與 蚩尤 戰於 涿鹿 之野,遂禽殺 蚩尤 。” 裴駰 集解引 服虔 曰:“ 涿鹿 ,山名,在 涿郡 。”
歷歷
一個個清晰分明
歷歷可數
歷歷在目
作書
(1).謂作典冊。《國語·楚語上》:“ 武丁 於是作書,曰:‘以余正四方,余恐德之不類,茲故不言。’”
(2).指撰寫獻與天子的書或策。 唐 韓愈 《贈族侄》詩:“作書獻雲闕,辭家逐秋蓬。”
(3).創製文字。《韓非子·五蠹》:“古者 蒼頡 之作書也,自環者謂之私,背私謂之公,公私之相背也,乃 蒼頡 固以知之矣。”
(4).寫信。《樂府詩集·雜曲歌辭·枯魚過河泣》:“作書與魴鱮,相教慎出入。”《文選·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 唐 李善 註:“太祖遣 徐劭 孫郁 至 吳 ,將軍 石苞 令 孫楚 作書與 孫皓 。 劭 至 吳 ,不敢為通。”
(5).謂寫作。《三國志·吳志·魯肅傳》:“ 曹公 聞 權 以土地業 備 ,方作書,落筆於地。”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雅量》:“ 夏侯太初 嘗倚柱作書,時大雨,霹靂破所倚柱,衣服焦然,神色無變,書亦如故。”
(6).練字;寫字。 清 馮班 《鈍吟雜錄·日記》:“余教童子作書,每日只學十字,點畫體勢,須使毫髮畢肖。” 清 馮班 《鈍吟雜錄·日記》:“作書忌俗字,人皆知之,不知亦忌古字。”
乾隆名句,涿鹿行七疊前韻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於此恰宜歌涿鹿,歷歷舊作書壁明 詩詞名句](/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