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安徽巡撫書麟覆奏得雨及近日麥熟情形詩以志慰》
全文:
昨奏沾膏未問前,今章並報繼霖連。
晴資大麥收割逮,潤濟小麰結實堅。
宜雨宜暘高下好,曰農曰圃慶欣駢。
載咨方伯應虔鞏,益受損招理灼然。
參考注釋
方伯
殷 周 時代一方諸侯之長。後泛稱地方長官。 漢 以來之刺史, 唐 之採訪使、觀察使, 明 清 之布政使均稱“方伯”。《禮記·王制》:“天子百里之內以共官,千里之內以為御,千里之外設方伯。”《史記·周本紀》:“ 周 室衰微,諸侯彊並弱, 齊 、 楚 、 秦 、 晉 始大,政由方伯。” 裴駰 集解引 鄭司農 曰:“長諸侯為方伯。”《漢書·何武傳》:“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職在進善退惡。” 唐 韓愈 《送許使君刺郢州序》:“ 於公 身居方伯之尊,蓄不世之材,而能與卑鄙庸陋相應答如影響。” 清 王韜 《淞濱瑣話·金玉蟾》:“薦章交上,升任 黔 中廉訪使,旋升方伯,改授 雲南 巡撫。”
招理
答理,理睬。 杜鵬程 《記一位年輕的朋友》二:“ 張師傅 沒有招理,扭轉話頭問:‘聽說你受獎了?’” 杜鵬程 《延安人》三:“老太太不招理 呂有懷 。”
灼然
(1).明顯貌。 漢 徐幹 《中論·審大臣》:“ 文王 之識也,灼然若披雲而見日,霍然若開霧而觀天。” 宋 蘇軾 《錄進單鍔吳中水利書》:“今若泄江湖之水,則二堰尤宜先復,不復則運河將見涸而糧運不可行,此灼然之利害也。” 明 方孝孺 《上胡先生書》之一:“人之垂令名於當世者,豈易得哉?蓋其才灼然有過於人。” 魯迅 《書信集·致蔣抑卮》:“形狀歷久,猶灼然陳於目前。”
(2).焦急貌。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二:“ 章丞相 作慚,灼然而語公曰:‘是必以衣服故得罪矣,然願少留。’” 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春秋書賊》:“ 盾 知跡不可掩,灼然使 穿 逆 成公 。”
(3).囂張貌。《明史·西域傳三·大慈法王》:“ 綽吉我些兒 輩出入豹房,與權倖雜處,氣焰灼然。”
(4). 晉 代舉試科目名,為九品中正的第二品。《晉書·溫嶠傳》:“後舉秀才、灼然。”《晉書·良吏傳·鄧攸》:“舉灼然二品,為 吳王 文學,歷太子洗馬、 東海王 越 參軍。”
乾隆名句,安徽巡撫書麟覆奏得雨及近日麥熟情形詩以志慰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