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彭汝礪的《到慈湖九江有感·其一》
全文:
昔赴長沙幕,初經彭蠡湖。
所天正強健,此地稍踟躕。
杖屨今何在,溪山祇自如。
白頭雙血淚,一夜落深蒲。
參考注釋
杖屨
(1).手杖與鞋子。古禮,五十歲老人可扶杖;又古人入室鞋必脫於戶外,為尊敬長輩,長者可先入室,後脫鞋。《禮記·曲禮上》:“侍坐於君子,君子欠伸,撰杖屨,視日蚤莫,侍坐者請出矣。” 鄭玄 註:“撰猶持也。” 孔穎達 疏:“撰杖屨者,則君子自執杖,在坐著屨。”《舊唐書·宦官傳·楊復恭》:“詔 復恭 致仕,賜杖屨。”
(2).對老者、尊者的敬稱。 唐 杜甫 《詠懷》之二:“南為 祝融 客,勉強親杖屨,結託老人星, 羅浮 展衰步。” 仇兆鰲 註:“ 盧 註: 衡山 有 祝融峯 , 董鍊師 在焉,故思一親其杖屨。” 宋 司馬光 《祭穎公文》:“承乏諫垣,造請有禁,不親杖屨,殆將再期,豈意一朝忽為永訣。”
(3).拄杖漫步。 唐 杜甫 《祠南夕望》詩:“興來猶杖屨,目斷更雲沙。” 宋 辛棄疾 《水調歌頭·盟鷗》詞:“先生杖屨無事,一日走千回。” 明 許時泉 《同甲會》:“杖屨問從何處,蒼山赤葉林丘。”
何在
在哪裡
公理何在?
山祇
山神。 南朝 宋 顏延之 《車駕幸京口侍游曲阿後湖作》詩:“山祇蹕嶠路,水若警滄流。” 唐 張說 《喜雨賦》:“復有送山祇於鬱島,迎海若於葛川。” 宋 梅堯臣 《答永叔寄篆字》詩:“公疑鳥跡踏蒼崕,山祇愛惜將有以。”
自如
(1) 沒有障礙地;不受約束地
(2) 活動或操作靈活自然
彭汝礪名句,到慈湖九江有感·其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