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劉子翬的《雲岩竹源二禪俱與招客三月二十一日遂飯於竹》
全文:
雲岩市聲中,竹源山色處。
平生幾兩屐,惟樂取意去。
晨光霽老春,飛蓋雙溪路。
沙平水漫流,雲散天全露。
逶迤經淺坂,窈窕穿崇樹。
綠登方怒舒,紅竟忽繁雨。
斯焉得小休,境熟來已屢。
徵君常主盟,呼吸名勝聚。
子休心鐵石,太叔語韶濩。
鼎鼎吳劉陳,俱有不凡度。
余衰氣不華,清遨慚輒與。
未渠推遠之,政以枵然故。
九賓既雲集,一士乃鴻翥。
毋多溷幽人,蔬茗煩草具。
叢談雜莊謔,泛閱披黃素。
豐鐫辨活筆,始畫窮真數。
解衣半日許,萬古回胸膆。
西窗引虛明,汛灑延晚步。
懶身厭依隨,靜若超羈馭。
博山真起予,浮煙一枝鶩。
參考注釋
毋多
謂不作他計。《戰國策·秦策三》:“和不成,兵必出。 白起 者,且復將。戰勝,必窮公;不勝,必事 趙 從;從,公又輕。公不若毋多,則疾封。” 鮑彪 註:“謂專志於和,毋他務也。”一說毋待戰功。見 金其源 《讀書管見·戰國策·公不若毋多》。
幽人
(1).幽隱之人;隱士。《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孔穎達 疏:“幽人貞吉者,既無險難,故在幽隱之人守正得吉。”《後漢書·逸民傳序》:“ 光武 側席幽人,求之若不及。” 清 顧炎武 《與胡處士庭訪北齊碑》詩:“策杖向郊坰,幽人在巖戶。”
(2).指幽居之士。 宋 蘇軾 《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詩:“幽人無事不出門,偶逐東風轉良夜。”
草具
(1).粗劣;粗劣的飯食。《戰國策·齊策四》:“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史記·范雎蔡澤列傳》:“ 秦王 弗信,使舍食草具,待命歲餘。” 司馬貞 索隱:“謂亦舍之,而食以下客之具,然草具,謂麄食草萊之饌具。” 宋 周必大 《二老堂雜誌》卷一:“以麥飯對蔥葉,謂草具之食也。” 清 鈕琇 《觚賸續編·英豪舉動》:“﹝ 熊廷弼 ﹞供枯魚焦腐二簋,粟飯一盂, 馮 下箸有難色……﹝ 熊 曰:﹞似此草具,當非所以待子,然丈夫處世,不應於飲食求工,能飽餐麤糲者,真英雄耳。”
(2).初步制定,草擬。《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賈生 以為 漢 興至 孝文 二十餘年,天下和洽,而固當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興禮樂,乃悉草具其事儀法。”《漢書·賈誼傳》:“乃草具其儀法。” 顏師古 註:“草謂創造之。”《南史·文學傳·杜之偉》:“ 中大通 元年, 梁武帝 幸 同泰寺 捨身,敕 勉 撰儀注。 勉 以先無此禮,召 之偉 草具其儀。” 宋 王安石 《叔孫通》詩:“草具一王儀,羣豪果知肅。”
(3).用草編制的器具。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仙人島》:“ 芳雲 止勿行,下車取籃中草具,偕 明璫 數輩,布置如法,轉眼化為巨第。”
劉子翬名句,雲岩竹源二禪俱與招客三月二十一日遂飯於竹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毋多溷幽人,蔬茗煩草具 詩詞名句](/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