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吳融的《谷口寓居偶題》
全文:
涔涔病骨怯朝天,谷口歸來取性眠。
峭壁削成開畫障,急溪飛下咽繁弦。
不能塵土爭閒事,且放形神學散仙。
已熟前峰采芝徑,更於何處養殘年。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涔涔
(1) 多雨的
(2) 淚落不止的
(3) 汗流浹背的
汗水涔涔
(4) 形容脹痛煩悶
頭涔涔然發脹
(5) 形容天色陰沉的樣子
病骨
指多病瘦損的身軀。 唐 李賀 《示弟》詩:“病骨猶能在,人間底事無。” 宋 蘇軾 《浴日亭》詩:“已覺蒼涼蘇病骨,更煩沆瀣洗衰顏。” 宋 陸游 《晚歸》詩:“病骨羸將折,昏眸困欲眠。” 明 于謙 《登樓書興》詩:“暮景侵尋欺病骨,秋霜容易上華巔。”
朝天
(1).朝見天子。 唐 王維 《聞逆賊凝碧池作樂》詩:“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僚何日再朝天。” 宋 張孝祥 《蝶戀花》詞:“待得政成民按堵,朝天衣袂翩翩舉。” 明 李攀龍 《元日早朝》詩:“禁城春色引朝天,接跡 夔龍 近法筵。” 清 曹寅 《春日過顧赤方先生寓居》詩:“逆旅藥香花覆地, 長安 日暖夢朝天。”
(2).朝見天帝。 唐 呂岩 《七言》詩之四三:“還丹功滿未朝天,且向人間度有緣。” 宋 范成大 《祭灶詞》:“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清 吳騫 《扶風傳信錄》:“醉塗司命欲朝天,爆竹聲中惜逝川。惟有仙人丹灶畔,不知今夕是何年。” 慶余 《成都月市竹枝詞》:“一步朝天須一拜,恨郎腰瘦太苗條。”
(3).向上;向天空方向。《封神演義》第三二回:“走至後營,見 飛虎 臥在氈毯上,以面朝天,形如白紙,閉目無言。” 朱自清 《執政府大*屠*殺記》:“我不知衛隊的第一排槍是不是朝天放的,但即使是朝天放的,也不算是警告。”
谷口
(1).山谷的出入口。《六韜·分險》:“衢道谷口,以武衝絶之。” 唐 王維 《歸輞川作》詩:“谷口疎鐘動,漁樵稍欲稀。” 清 黃景仁 《偕邵元直游吾谷》詩:“此間看山復看楓,谷口敞與平原同。”
(2).古地名。又名 瓠口 。在今 陝西 禮泉 東北。 西漢 於此置 谷口縣 , 東漢 廢。因位於 九嵕山 東、 仲山 西,當 涇水 出山之處,故謂之 谷口 。古時相傳為 黃帝 升仙的地方。也稱 寒門 。《漢書·郊祀志上》:“其後 黃帝 接萬靈 明庭 。 明庭 者, 甘泉 也。所謂 寒門 者, 谷口 也。” 顏師古 注引 服虔 曰:“ 黃帝 升仙之處也。”又註:“ 谷口 , 仲山 之 谷口 也……以 仲山 之北寒涼,故謂此谷為 寒門 也。”
(3).古地名。在今 陝西 淳化 西北。 秦 時於此置 雲陽縣 。《戰國策·秦策三》:“ 范雎 曰:‘大王之國,北有 甘泉 、 谷口 。’” 鮑彪 註:“在 雲陽 。” 西漢 末年,高士 鄭朴 (字 子真 )曾隱居於此。 漢 揚雄 《法言·問神》:“ 谷口 鄭子真 ,不屈其志,而耕乎巖石之下,名震於京師。” 唐 李白 《贈韋秘書子春》詩:“ 谷口 鄭子真 ,躬耕在巖石。” 王琦 注引《雍錄》:“ 谷口 在 雲陽縣 西四十里, 鄭子真 隱於此。”後借指隱者所居之處。 元 楊奐 《得邳大用書復寄》詩:“ 谷口 知何似,他年願卜隣。” 清 錢謙益 《高郵道中簡顧所建》詩:“負耒我今歸 谷口 ,驚弓君莫問壺頭。”
歸來
返回原來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宋· 張俞《蠶婦》
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唐· 杜甫《兵車行》
吳融名句,谷口寓居偶題名句
名句推薦
移舟近仙觀,散步值初冬
牛善祥《宿武夷沖佑觀》
詩詞推薦
